全面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

  Tess ·  2012-12-27 13:11  ·  67783 次点击
W·爱德华兹·戴明被广泛地认为是全面质量管理专家。他对日本战后经济改革是最具影响力的催化剂,但是直到最近,他的思想和实践的价值才被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认可。
生平及简历
戴明1928年在耶鲁大学获数理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以后的10年中,他致力于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的演讲和写作。只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他才熟悉沃尔特·休哈特的工作,沃尔特·休哈特当时正试验着将统计分析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过程。戴明对把休哈特的技术运用于非生产活动,特别是办公室、政府和管理活动很感兴趣。戴明1939年加入美国人口普查局,之后他将随机过程控制应用到人口普查的工作当中,使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在此期间,他还对工程师和设计师讲授他和休哈特的随机过程控制进化方法。
对于战后日本的人口普查来说,戴明作为一个质量管理专家提出的意见是很有帮助性的。这一时期,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世界上其他地区很“嫉妒”美国的产品;美国看来似乎不需要戴明的新观点。另一方面,日本认识到,按照国际标准来说,他们的产品质量低劣。而且,在战后,他们承担不起生产后检验所带来的原材料浪费,所以日本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参加了日本科学家和工程师协会,他给日本人讲解统计方法和全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一种现在称之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技术。
到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美国才注意到戴明在日本取得的成就。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出版物介绍戴明的著作和他的影响。1980年在美国研讨会上,他谈到西方式管理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转变。1986年,出版了《转危为安》一书,这本书讲述了他给日本制造业带来变化的思想和实践。1987年,英国成立了英国戴明协会,自此他的观点在英国也获得了认同。1993年,戴明去世。
主要思想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工作和著作与其说是由技术构成的,倒不如说是由管理哲学构成的。他致力于质量和对质量持续不断的改进。公正地说,他的管理哲学影响更为广泛。
下面我们将分析戴明对变异性的兴趣和他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导致他提出了“十四要点”。“十四要点”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并且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
变异性和问题——解决
质量管理戴明全面质量管理观点的核心是他认识到了变异性的重要性。在《转危为安》中,他写道:“管理和领导的核心问题……没有理解信息是变化的。”
戴明集中思考了为什么事情与我们预测的不同。所有的系统(比如设备、过程,或者是人)都有变异性,但是,他认为管理者能否区分出特殊的和一般的变异原因是至关重要的。他提出一个关于变异性的理论:变异的特殊原因通常是由一些易于识别的因素造成的,比如程序的改变,轮班或操作员的变化等等;但是,
特殊原因消除后一般原因仍会存在,它是设计、过程或者系统所固有的。一般原因经常由工人发现,但只有管理者有权力更改它们,以避免问题重现。戴明估计道,管理者应当为85%以上的变异负责。这是他给日本带来的最核心的信息。
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关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十四要点”
“十四要点"提供了一个在工作中积累知识的框架,并引导长期计划和业务目标的制定。这些要点与其说是行动纲领,还不如说是关于管理的一种哲学模式。质量控制评论家和其他管理领域的专家已经深入地解释了这些要点。
·提出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标,力争使企业变得有竞争力、地位稳固,能提供就业岗位。
·采纳新的管理观念。西方管理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挑战,明晰管理的责任,取得变化的领导权。
·不要依靠批量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而要一开始就注重产品的质量。
·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而要最小化总成本。对任何项目,争取只有一个供应商。与供应商的关系要建立在忠诚和信任的长期关系基础上。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