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再认识

  仪器信息网 ·  2007-06-08 21:40  ·  22870 次点击
韩应战
摘要:本文从点检定修制的实质论述了推行点检定修制不应照搬、照抄追求形式,贵在领悟其理论精髓。
关键词:点检定修;方式;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B
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点检定修制并重点在钢铁企业推行以来,已过去了20年。现就近年来对点检定修制的学习感悟及实践情况谈几点意见。
1.点检定修制作为一种设备预防维修方式,符合现代大工业设备大型化、连续化、复杂化的需要,以这种方式支持设备维修,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事故故障、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和提高运转效率。但点检定修制仅仅是一种设备维修管理方式,是企业设备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不应将其理解为企业设备管理的全部。
2.点检定修制通过日常点检、专业点检等组织形式广泛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信息,以现代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为依托,在对设备运行参数和信息进行一系列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基础上,追求设备维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点检定修制的实质就是以预防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以定修为目的。鉴于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为热线连续生产,从设备经济管理角度出发所追求的应是热线总体运行成本最低化,因此定修计划的制定不能机械化、教条化,应当统筹兼顾,不仅与热线主体设备的各个环节相结合,还要与生产、工艺、工序、能源平衡相结合。事实上,这种定修已经不是单纯从点检角度出发的狭义的定修,而是从全局高度优化了的广义定修。由于这种定修模型形成的依据不仅包括设备信息,还包括大量的生产及工艺信息,从而实现了从单元优化向过程优化的迈进,提高了设备定修停机时间利用率。
3.推行点检定修制应主要推行这样一种思想,即不要刻意去硬搬那种框框或模式,而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有所创新、突破,不求形式,重在效果。如此才能够使点检定修制不断完善,才能够减少推行点检定修制过程中的阻力。如某单位在推行点检定修制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急于求成,脱离实际,死搬教条,机械地“三权分立”,即将点检、生产、维修三方分离开来。由于配套措施跟不上,人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变,造成维修体制改革后关系混乱,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4.推行点检定修制,其基础工作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按照PDCA循环的原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某钢铁企业在推行点检定修制的过程中一味追求所谓高起点、高标准,花巨资聘请国内某专家来厂咨询并帮助拟定有关标准。结果由于严重脱离实际而无法实施,既浪费了企业的资金,又浪费了专家的劳动。
5.对点检定修制实施效果的评价应体现在设备作业率、设备可运转率、设备故障停机率、设备定修计划实现率等技术指标和设备修理费用、设备运行成本等经济指标上,而不应局限于点检定修制的组织形式、点检作业的标准化程度等概念上。当然,标准化的点检定修组织形式和扎实的基础工作是获得良好工作效果的重要保证,但脱离实际地追求点检定修的“洋形式”、“洋名称”则大可不必。如某地处偏僻山沟里的老企业,为推行所谓点检定修制,在编制以及岗位设置上出现了一批“课长”、“挂长”、“作业长”等,让人难以接受。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