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故障特征、起因相关的维修策略

  仪器信息网 ·  2007-08-10 21:40  ·  27830 次点击
根据故障特征和起因,相应的微观维修策略常用的有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纠正性维修和主动维修。当然随着维修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可用的维修模式可以细分为更多种。
(1)事后维修
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称为事后维修。采用这种修理方式,一般可以避免过分修理,节省修理费用。但是往往因设备突然发生故障而影响正常生产,甚至会因为设备的一个部件损坏而引起其他部件损坏,使维修工作量增加,停产修理时间加长,修理费用增多。该维修模式适用于故障后果不严重,对设备本身和生产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的设备故障;
(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主要包括:
1)定期维修(TBM)的特点是按事先规定的修理周期和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修理,适用于有稳定故障周期的故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因事先有一个初步的维修计划,有利于妥善安排生产计划和充分做好人力、备件、物料资源等修理前的准备工作。缺点是如果考虑不周,事先确定的设备修理周期不当,往往会造成维修过剩或维修不足;
2)预知状态维修(CBM)的特点是通过对设备使用中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和诊断,并以设备的状态为依据进行预防性修理。其优点是避免修理工作的盲目性,大大减少了设备修理工作量和修理战机时间,节省修理费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由于检测诊断中往往要采用现代话仪器设备,故投资较大,故适用于重要的、非计划停机损失严重、而且监测有效,预防维修经济的故障;
(3)纠正性维修
纠正性维修适用于设备、部件性能劣化的设备,通过修复活动或者换件加以纠正。纠正性维修所牵涉的技术包括焊接、表面喷涂、电刷镀、镶套、热处理改性、零件更换、对中、平衡、精度恢复、参数调整等。纠正性维修以设备性能恢复性修复为主,允许小的设备改造或者再制造,可以不拘泥于原有设备的设计和结构;
(4)主动维修
主动维修:不拘泥于原设备结构,通过局部改造根除除故障源,永久消灭故障。主动维修适用于设备先天不足,即存在设计、制造、原材料缺陷以及进入耗损故障期的设备。
企业在制订设备维修模式与策略时,其确定流程是:首先对选定的设备或关键部件按照服役时间确定其所处的阶段,并制订相应的宏观维护策略;第二步是判断对象的故障特征及损耗周期情况,按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模式,流程框图如下图7-1所示: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