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力生产中习惯性的安全隐患
仪器信息网 · 2007-08-10 21:40 · 38509 次点击
电力生产中,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单位、各部门、各班组对安全工作抓得紧、做得扎实,为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我们电力生产中,总存在一些习惯性的安全隐患,它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往往被工作人员疏忽,不易被发现,如不加以纠正,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思想麻痹和判断失误,最终产生极大的危害。
习惯性安全隐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人员的习惯性行为、思维和工作方法;另一方面是设备运行状况的一贯性。我国的电力生产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法》、《电力法》、《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法规进行,结合现场的运行规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和行为习惯,在这当中,有可能存在一些习惯性的、带有安全隐患的行为特点,它在一个集体中广泛存在,普遍运用,形成惯例。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存在行为性安全隐患,这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是不允许的,是坚决反对的。行为上的不正确,将导致结果的质量不稳定,在我们的电力生产中将导致电力安全事故,影响发供电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设备的可靠性严重制约自动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的不稳定,长期带缺陷运行,自动监控系统误报警等一系列问题,将引起工作人员的厌烦和不在意,降低监控力度,减弱安全意识,从而导致设备管理失控,造成安全事故。笔者就所经历的事例,加以分析,共同提高对习惯性安全隐患的警惕。
事件1:某厂在投产初期,工作人员在机组控制屏旁看图纸资料,同安装技术人员讨论机组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时间太长,忽略自己所处的环境,习惯性地将手靠在控制屏上,启动了机组的紧急停机按钮,机组甩负荷停机,试运行中断,机组投产日期推迟。
事件2:某厂位于河流的下游,河水垃圾较多,导叶的安全连杆经常因导叶被异物卡住而出现安全连杆动作报警,异物一般能被河水冲走,报警消失。因而,在工作人员的意识内,对安全连杆动作报警很不在意。2002年11月,机组再一次出现安全连杆动作报警,运行和检修人员都没引起注意,最后,因发现机组振动明显增大,立即停机。在停机过程中发现机组导叶全关后机组仍有30%的额定转速,机组不能停机,最后通过落尾水事故闸门,将机组停下。经检查发现,机组的一个导叶移位,造成导叶在全关时,此导叶有开度,拉动安全连杆动作。
事件3:某厂运行人员值班时发现调速器压力油罐需补气(自动补气回路故障停用),打开自动补气阀,因补气时间较长,此工作人员就去巡检其他设备,等巡检回来后,因时间长而忘记正在进行的调速器补气工作,最后因调速器压力油罐油位低跳闸,机组事故停机。
事件4:某厂溢流坝采用远方集中控制,设备距离控制室较远,用于坝体排水的渗漏排水泵工作时经常有控制电源故障误报警,经多次检查,原因无法确定。在一次检修过后,渗漏水泵有电源报警,运行人员在操作员站对报警确认后,报警消失,操作员站上反映水泵的控制正常,运行人员认为是误报警,过一段时间后,电源故障报警又出现,运行人员现场检查,发现水泵电机发热,电源开关跳闸,有明显的焦味。后查明,水泵检修时有一颗螺丝没上紧,运行时掉进深井泵中出现卡阻,电机过载发热而烧毁,水泵的控制回路也存在缺陷。
以上所列事例是极具代表性的,事故的产生完全可以避免,但最后使事故进一步扩大,这其中有生产管理上的漏洞,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习惯性的东西在起作用。在我国的电力生产中,已形成一整套运行管理制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行管理模式在许多单位运用,如何面对运行设备的每一个故障报警?如何提高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判断、分析和处理能力?如何克服具有安全隐患的习惯性行为?值得我们思考。
习惯性安全隐患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当同一个问题经常出现误报警,或者查找不出任何问题时,工作人员将出现思想上的麻痹,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合理化,最终造成事故的进一步发展。习惯性安全隐患危害极大,它使工作安全意识淡薄,部分运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消除习惯性的安全隐患,需要发动广大员工共同参与,查找工作中的不良习惯,纠正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加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某些已经存在的、被普遍运用的工作方法和惯例的分析工作,确定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加大力气纠正,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