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零件修换的依据与标准(1)

  仪器信息网 ·  2007-08-10 21:40  ·  26287 次点击
磨损零件修换的依据与标准包括判定磨损零件是否需要修复或更换(简称修换)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允许的磨损量限度。
在实际工作中,对已磨损的一般零件,经维修技术人员的仔细观察和必要检测,往往凭他们的技术经验做出是否需要修换的判断;对已磨损的重要、关键零件,则进行具体技术检查和分析,并参照有关标准做出是否修换的判断。
设备类型很多,同类设备的用途有所不同,对各类设备制定出通用的磨损零件修换标准是不可能的。在本条目中,将介绍通用金属切削机床和起重机磨损零件的修换标准,供参考应用。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对机、电零件的技术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但上述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仍然是适用的。
1.磨损零件应否修换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1)对设备工作精度的影响
设备上某些零件磨损后,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精度,应考虑磨损零件的修复或更换。例如车床主轴轴承和床身导轨副磨损,有关几何精度项目实际误差增大,使工作精度下降。当机床不能保证工件精度时,应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零件。
(2)对实现规定功能的影响
当零件磨损后,不能实现规定的使用功能时,应考虑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例如,离合器因磨损不能传递规定的转矩,齿轮油泵因泵体或齿轮磨损达不到规定的出油压力。
(3)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由于零件磨损而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应考虑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例如,气锤的气缸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锻打力降低,影响产量;空气压缩机的排气阀磨损会降低排气量,必须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
(4)对安全、环境保护的影响
由于零件磨损而影响生产安全或环境污染,应考虑修复或更换磨损零件。例如,起重机升降机构制动瓦严重磨损,制动力矩降低,甚至造成工件坠落事故;输送有害气体管道阀门密封件磨损,会泄漏气体,污染环境。应及时更换磨损零件。
(5)对零件强度的影响。
设备上一些零件的磨损极限应以保证设计要求的强度为准。如超过允许磨损的极限仍继续使用,可能造成零件损坏,以至整机失效。例如传递动力的蜗杆副由于蜗轮齿面不断磨损,最后发展到轮齿塑性变形乃至断裂。对这类零件应以保证设计要求强度为依据,确定允许磨损量的极限。
(6)零件是否接近或达到急剧磨损阶段
零件在其寿命周期内的磨损规律一般可分为:①初期磨合磨损阶段,所经历时间较短,磨损速度迅速下降;②正常磨损阶段,所经历时间相当长,磨损速度很慢,可以认为零件的磨损量几乎不变;③急剧磨损阶段,当达到此阶段时,零件的磨损急剧加快,可见应在急剧磨损阶段前修换磨损的零件,否则可能发生严重故障。
以上6个因素中,前四个因素是考虑对整机的影响,后两个因素是考虑零件本身能否继续工作。首先分析后两个因素,在做出肯定结论后,再考虑分析前四个因素。
此外对已磨损的重大、关键零件,在确定采取更换或修复时,应分析设备修理的经济性。衡量设备修理经济性的基本原则是:修理费用与设备停修造成的生产损失(减少企业盈利)之和为最少。重大关键零件的价格高,如更换新件,停修时间相对较短;如修复旧件费用较新件价格低,而停修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必须按上述衡量设备修理经济性的基本原则,选择更换或修复磨损件。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