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仪器信息网 · 2007-08-10 21:40 · 14437 次点击
摘要:针对目前煤矿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指出煤矿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存在重培训任务轻培训效果、重课堂讲解轻方法创新、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缺乏对不安全心理与倦怠感的心理干预等主要问题,并提出强化技能训练;塑造培训文化,提高培训转化氛围等对策。
煤炭行业是安全风险比较大的行业。由于地质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复杂性,导致煤矿企业的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企业,这就决定了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艰巨性。尤其是对于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培训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性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1.1重培训任务轻培训效果
目前在大多煤矿企业内部只注重完成培训任务,应付上级检查,而不注重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注重完成两年1次的复训任务,不注重日常的监督管理,缺乏培训转化氛围。而在复训中也存在较严重的搞形式、走过场问题。从煤矿企业领导到参加培训的矿工,甚至是负责培训的培训机构都把安全培训看作是走形式,甚至有些煤矿把参加培训当成是对三违人员的惩罚措施,培训授课内容陈旧、无针对性,与井下生产脱钩,所讲知识深度、宽度达不到要求。对《煤矿安全规程》及安全规章制度条文讲授的较多,对自然灾害机理讲的不深不透,而对安全井下灾变救护等很少讲解。参加培训的特种作业人员只是被动的接受培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只要完成了培训任务,并不在乎在培训中学到了什么。这种只重视任务轻视效果的做法,使得安全培训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1.2重课堂讲解轻方法创新
参加培训的矿工都来自生产一线,文化水平偏低,又从现场突然走进教室,一天坐下来,很难适应。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传递或灌输给受训者,不难想象,受训者这样被动的接收知识,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厌倦情绪。
然而,目前大多培训机构没有进行培训方法的研究与创新,在形式上大多采用课堂理论教学,采用说教式或"填鸭式"的培训方法,仅在课堂读写,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受训者听起来索然无味,效果不好。
1.3重知识灌输轻技能培养
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涉及的岗位比较多,他们不仅要掌握仪器仪表设施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在培训中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目前大多培训机构在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时没有考虑不同工种和初训、复训的因素,不分人员岗位,不分受训者层次,更不分专业要求,采取相同的培训方式,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对受训者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实际的操作技能正是特种作业人员在工作中最需要的。这种缺乏实践、脱离现场的培训使得特种作业人员学不到所需的技能,这不仅失去了培训的意义,而且为作中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迷信心理、麻痹心理、逆反心理、盲动心理和临时心理等不安全心理。这些不安全心理无形地影响着他们的工作,导致矿工对工作产生倦怠感。矿工的工作倦怠问题已经得到有关学者的关注,并提出了施行人性化管理、岗位轮换制和工作丰富化等方法来缓解矿工的工作倦怠问题笔者认为,矿工存在不安全心理和工作倦怠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是与安全培训内容的“空档”有着直接的联系。目前的安全培训中只包括工作中所需知识的培训,而对思想行为和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的较少,在矿工的心理培训方面尚属空白,这种缺少心理培训的安全培训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当代矿工的心理需求。
2对策
2.1创新培训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要切实提高安全培训效果,首先就要在培训形式上有所创新。改革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单纯讲解的授课方式,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践课,运用案例教学,要学生针对某事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真正做到以事故为鉴,吸取血的教训。同时还可以运用电化媒体教学,放映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方面的录像,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受训者对所学知识有个形象的认识。努力探索施行趣味性教学,摒弃单纯的说教照本宣科式的呆板方式,要结合学员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到实习场地亲自操作有关设备。与理论知识相比,矿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更为重要。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到矿工的安
全培训当中,强化受训者的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2加强心理干预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培训,要因人施教。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涉及的岗位比较多,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档案,及时了解其培训需求,对不同工种、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工作表现的受训者应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选择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进行个性化培训。及时了解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和心理情况,在日常的管理中,对受训者存在的不安全心理和倦怠心理进行及时的跟踪调查,研究分析出矿工的心理状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