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水质监督现存问题与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7-08-10 21:40  ·  18491 次点击
锅炉水处理是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是锅炉房科学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水质的好坏对锅炉安全运行与能源消耗有很大的影响。以河南省周口地区为例,全区锅炉约800余台,其中40%锅炉水处理效果不好;20%的锅炉未采取水处理措施。笔者在锅炉定期检验时经常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部分锅炉至今还没有进行水处理。这部分锅炉主要是蒸发量比较小,一般在2t/h以下。由于锅炉容量小或冬用夏停,一般不被人重视,又加上水处理知识欠缺,有些人认为对小型锅炉不搞水处理没关系,有的甚至用酸洗代替水处理,因此造成锅炉损坏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
2、采用水处理方法不正确。近年来,许多单位盲目采用一些未经科学实践鉴定的方法进行水处理,如磁水器、电子防垢仪、防垢剂、多效吸剂等。因其安装后可不用管理,很容易被一些人接受。但是,大多数锅炉的结垢和腐蚀问题未得到解决,有的反而造成事故。如某微粉厂安装防垢仪后才使用一年,就造成锅炉报废。
3、水处理设备出水质量不好,效率不高。这主要是对树脂的使用保管不当,使树脂遭到破坏,产生氧化“中毒;铁制罐体内壁不处理,致使树脂铁“中毒”;有的单位使用河水作为水源,未对给水进行过滤处理,使软化罐变成了过滤罐,使树脂被泥沙淤塞不起作用。
4、水质化验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如:有个别单位没有制定水质标准;水质化验员未经培训和考核,也有少数人员责任心不强,化验项目不全,记录不完善,甚至有虚假记录;没有专人对水处理效果定期检验,没有对化验标准溶液进行确认,致使溶液失效,化验数据不准确。
5、锅炉排污控制不当。目前在排污方面有两种不良的倾向,一种是司炉工怕排污损失热量使供汽不足而不排污;另一种是过分强调了锅炉水质量而使排污量过大,热损失增加。
要使锅炉给水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使锅内不结垢或少结垢,减缓内部腐蚀,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锅炉房应因炉、因水制宜选用水处理方法。
(1)小于2t/h、1MPa的锅炉、火管式锅炉,应尽量采用锅外化学处理。
(2)大于2t/h、1Mpa的锅炉、水管与水火管组合式锅炉,必须采用锅外化学处理,且应积极除氧。
(3)大于或等于10t/h、1.6Mpa的锅炉,除锅外化学处理外,锅炉应加磷酸盐补充处理,且必须除氧。
2、加强水质化验人员培训,完善管理体制。对于水处理化验人员和锅炉房有关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要进行水处理知识的普及教育,特别对水处理化验操作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领导要尽量少调动他们的工作,便于他们学习技术,积累经验。
3、未经试验鉴定的各类药剂不要使用。因为各单位水源水质不同,有些药剂在甲地可用,在乙地则不一定可用;因为压力不同,传热面结构和热负荷不同,在火管锅炉上能用,在水管锅炉上可能会发生事故,故在选择药剂方面要先作试验,经当地锅炉检验部门鉴定同意后再使用,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可靠。
4、加强铁制罐体检查,保证软水质量。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的铁制罐体,特别是使用树脂交换剂时,必须作好防腐工作,定期检查设备,才能保证软水设备的正常运行。发现树“铁中毒”,及时找出原因,同时用10%的盐酸对树脂进行复苏处理。
5、严格水质标准,化验项目齐全,数据准确。结合自己的炉型,严格水质标准,对锅炉水处理不仅要控制给水硬度和锅水酸碱度,同时还要控制锅水含盐量。凡利用锅内加药水处理方法的,必须坚持对锅水的日常化验分析。
6、制定正确的排污制度和排污方法。
(1)对于具有底部定期排污和表面连续排污两种装置的锅炉;底排每班至少一次,表排阀门保持一定开度。每隔1-2小时取锅水样一次,分析总碱度、PH值、溶固物(或氯离子),与标准对照,如某项超标,则适当调整阀门开度,直至各项合格。
(2)对于具有底部排污耐我表面排污装置的锅炉:底排每班至少一次,分析总碱度、PH值、氯离子(代替溶固物),与标准对照。如某项超标则可增加底排次数。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