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病”运行特种设备管理存漏洞
仪器信息网 · 2007-08-10 21:40 · 48195 次点击
日前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了解到,2006年1~5月,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82起,死亡90人,受伤157人。其中,特大事故1起,重大事故4起,严重事故77起。
2005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严重以上事故274起,死亡301人,受伤293人,直接经济损失6964.69万元。
带“病”运行首当其冲
国家质检总局分析认为,特种设备带“病”运行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种设备的有些“疾病”是先天性的,即制造质量存在问题。如造成4人死亡的济南平阴鲁西化工第三化肥厂尿素车间尿素合成塔爆炸并起火事故,直接原因是塔体材料(包括焊缝)的应力腐蚀开裂。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引起材料应力腐蚀的诱因之一是合成塔在制造过程中改变了衬里蒸气检漏孔的原始设计。另外,该塔在制造过程中,盲板材料Q235-A的纵向焊缝已被数点点焊连接方式所代替。违规设计和制造最终酿成悲剧。安徽铜陵市金港钢铁有限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的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的压力管道爆燃重大事故,主要原因也是设备存在缺陷而未能及时发现或消除。
违章操作不可忽视
当然,违章操作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开封市中建五局在河南大学新校区建筑工地发生的房屋起重机械倒塌重大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章作业,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河南省周口骏马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的压力容器(汽车罐车)泄漏爆燃重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9人轻度中毒,直接经济损失102万元。这起事故本来应该可以避免。操作工在发现液氨罐车液相连接软导管有质量问题后,既不报告,也不停止充装,继续违章操作。另外,在充装过程中无人监视,处于失控状态,造成液相连接软导管破裂无人发现,导致大量氨气泄漏并引起爆燃。
强化监管从三方面入手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张纲表示,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总体上保持了稳中有降的平稳态势。在全国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中所占比例较小。与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前5个月事故总起数下降31%,死亡人数下降12%,受伤人数上升11%。与2004年同期相比,2005年事故总数减少14%,死亡人数减少16%,受伤人数增加1%。在设备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万台设备事故起数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实属难得。
从2001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特种设备普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共计查出问题设备37.9万台,占设备总量的12.9%,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万台事故起数逐年下降,2001~2004年分别为1.21、1.19、0.95和0.92。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发达国家的数据,就会发现我国特种设备总体安全状况仍有不小差距。据统计,发达国家的万台事故率约为0.05~0.09,与我国相比相差5~10倍。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在用特种设备共376.30万台(套、辆)。其中,锅炉55.38万台,压力容器152.30万台,电梯65.18万台,起重机械71.03万辆,客运索道821条,游乐设施1.59万台,场(厂)内机动车辆28.73万辆。全国另有气瓶1.30亿只,压力管道8..50万公里。
因此张纲认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他表示,国家质检总局将针对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原因,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强化使用环节安全监管,督促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对生产、使用企业要突出工作重点,实行分监管。二是强化生产源头安全监管,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工作。严格实施特种设备单位许可、人员许可和设备使用登记,严把安全准入关。三是强化薄弱环节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和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