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会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仪器信息网 · 2007-08-30 21:40 · 12419 次点击
1、建立适应现代化企业特点的设备管理模式,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是一种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技术,主要区别在于其目的和内涵。
检查的目的是发现设备存在的异常状况,在过去,技术装备水平和检测手段简单落后,有经验的检查人员只能用耳朵听,眼睛看,用手摸,对设备状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依赖于经验。现在技术水平提高了,监察人员可以用测振仪、测温仪等先进手段检查设备,检查结果也比较准确。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这种检查就是点检,因为检查只是发现设备异常的一个过程,而点检的目的,是通过操作工和设备点检人员对设备的巡视检查和定期检查,摸清设备运行的规律,制定经济合理的维修对策,通过全参加与管理,使设备经常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点检不但对设备的检查方法提出了科学的要求,而且对设备管理的全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点检的实质是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是一种实事求是、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该模式的建立,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2、克服传统设备管理方式的弊端,使设备管理更科学、更经济、降低维修费用、降低库存及采购成本
“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相比,更科学、更经济。
譬如,同样是全员设备管理,我国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很多,写得很细,但职责不清,很难管具体。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要求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三方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同样是设备检查,传统设备管理方式下,巡视检查的工作主要由维修工人承担,操作工和设备技术人员很难对设备作系统检查和技术分析,检查人员将发现的设备异常向上级领导汇报以后就完成了任务。至于什么时候去检查、检查哪些项目、发现设备异常后什么时候报告、怎样处理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检查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检查人员的素质和态度。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的检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量化和标准的作业制度,不管检查人员的实际情况如何,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必须完成规定的检查作业,并按规定的要求分析、处理、报告检查中发现的设备异常情况,做好工作记录。如果检查人员凭现有的条件对设备异常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检查人员有责任请求精密点检人员对设备异常作进一步的检查分析,直至找到四设备异常的原因,提出处理设备异常的具体意见。
同样是设备维修,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中,先进一点的实计划维修。不可否认,计划维修方式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不少企业现在还在部分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这种维修体制带来的不良结果是难以估计的。特别是在设备没有备用机组的流水作业过程中,如果设备在计划检修以前出故障,企业就会面临停产抢修的威胁,如果设备能挺到维修期,许多请款下,要么设备损坏已经很严重,一些部件已经失去了修复的机会,要么设备技术状况尽管不错,但也得按计划更换或维修,都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
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该模式提出的是预制维修,他用一种制度来保证我们取得比较准确的设备异常信息,为设备维修提供依据,从而避免设备维修不足和过剩维修,减少抢修。
所以说,与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相比,“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更科学、更经济,更能满足现代生产作业方式对工艺设备的要求。
3、真正做到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生产设备的可靠高效运行
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设备事故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设备开动起来,系统本身和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都会以各种形式对设备施加影响,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发生变化。有些影响是正面的,如新设备的磨合、维护保养,以及改善设备的外部环境等等,这些影响有利于设备的运行。有些影响是负面的,如磨损、腐蚀、材料老化、操作不当等等。当这些因素的影响超过设备自身的承受能力时,设备运行就会出现异常变化。像人在生病时会咳嗽、发烧一样,设备在故障的早期会出现振动、噪声、温度变化等表象特征。除出现意外且严重的机械动力干扰和不可抗力引起的突发设备事故无法预防以外,设备的劣化趋势都是缓慢的、渐进的、有规律的。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工作就是通过长期的跟踪,记录设备运行的特征数据,将其绘制趋势图型,从而捕捉设备出现异常变化和故障的信息,预防事故的发生。
企业从推行“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开始,要陆续为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人员以及操作人员配备常用的测振、测温和其他检测仪器,严格按照点检程序作业,设备事故就会逐年下降,成绩显著。
4、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克服传统设备管理方式的弊端,使设备管理更科学、更经济,从而降低维修费用、降低库存及采购成本,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生产设备的可靠高效运行,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