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LCC存在的问题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17450 次点击
1.推行LCC方法有一个上下统一的指导思想,即领导层要给予支持并组织一定的管理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督管,基层要有一定的骨干和必要宣传,让具体实施操作者有能力完成所指定任务。这些工作的难点在于领导是否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为这项工作是长期、细致的工作。
2.LCC评价所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是非常重要的,即必须判断从正在使用的系统中得到的数据能否用来确定新系统的费用。因为新系统与历史数据所处的环境可能不一致,因此,有时很难确定新系统与老系统的费用因素是否一致。
3.估算方法复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LCC是由大量的费用单元组成的,不同级别的费用单元可能多达几十、上百项,有些费用存在不确定性,不易量化,包含的因素多而且复杂等,使得估算条件不一定很有效。
4.管理人员对LCC评价缺乏信心,只注重短期效果,不愿意采用新方法,特别是当新方法有疑问时更是如此。有时在个人效益与此项工作挂钩时,多做少做一个样、有无效果对他个人没关系的环境下更使得LCC法难以执行。
5.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不一致,对注重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是做优化设计之用、还是做可靠性维修性之用;从哪些方面可以节约LCC费用认识不一致,造成统计资料缺胳膊少腿,对分析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6.LCC决策观念尚未确立,研制时不考虑使用费用的投入导致使用保障费用高。从各种资料表明,许多装备的研制采购费只是LCC的一小部分,而使用(维修)保障费大于甚至几倍于采购费,这在军事装备中甚为明显。如我国军事装备中的歼击机的维持费占LCC的80%,军车占77%;坦克占91%。可见由于缺乏必要的LCC概念,往往只注意一次性的巨额支出,而保障费则是逐年、长期积累的支付,易被忽视。所以研制早期决定LCC的意识淡薄,忽视维修等保障设备的同步研制是造成问题的关键。
7.从研究分析的情况来看,LCC方法的运用和普及程度,军品要比民品好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军品在维持期所支付的费用往往很高,且军事装备考虑投入产出比的较少,利于进行LCC分析。同时,军事装备在维修、管理等环节上有较严格、规范的制度,使得数据易于收集和统计分析。而民用设备应用面广,寿命周期相对短,厂家有时过多考虑全厂的效益,注重的是整体效益。忽视单台设备的费用统计,造成所有的设备费用“一锅煮”。从而忽视了单台设备的投入产出比的效果。企业的一些实际需求因素掩盖了LCC方法的普及和推行,这是很不利的,对企业也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尽管LCC方法在发达国家已经是普遍认可的较为先进合理的科学方法,而我国之所以还会有许多困难,其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的体制和工业发展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在学习、引进先进方法的同时,其它许多相关的概念、观念、认识、理论和素质跟不上。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从事该项工作的同志坚持不懈地、持之以恒地宣传,引导有关方面的人员,把LCC方法应用到实践,取得真正的良好效益。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