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备“零故障”确保运输安全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31654 次点击
铁路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新体制后,经过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兰州铁路局电务系统单位由9个减少为2个,减幅达78%。目前,兰州局电务系统共有职工3319人,信号设备换算道岔4.39万组,管辖车站248个,管辖长度2800多公里,现场生产车间23个。兰州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新体制下的专业安全管理为主线,以实现“运用设备零故障、检修工作零误差、出所器材零缺陷、技术管理零差错、施工作业零违章”为目标,科学把握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后向“原则领导与具体领导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领导机关与直接操作相结合、普遍性要求与重点指导相结合、制度建设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督相结合”转变的客观要求,不断强化职工现场管理技能培训,把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能运用于电务专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积极探索适应新体制要求、强化专业安全管理的新模式、新途径,确保了电务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持续稳定。
改革源于新观念
为适应新体制带来的变化,兰州局坚决破除与新体制不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更新观念,重新定位,从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落实“全员、全面、全过程”现场安全控制能力、“工作讲程序、作业讲标准、行动讲纪律、落实讲考核”和“安全在管理、管理在干部、干部在作风、安全在行为、行为在习惯、习惯在养成”管理入手,教育干部职工提高对专业安全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树立“紧张、负责、有效”的新工作观,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和问题库督办制。他们明确提出了新体制下强化专业安全管理的“一、三、五、一”总体思路,即明确一个指导思想---运用设备科学修、器材集中专业修、设备包保责任修、人机监测状态修;三个强化---强化生产指挥、强化基地检修、强化技能培训;推进五个分类---安全分类包保、设备分类维护、器材分类控制、人员分类培训、收入分类激励;实现一个目标---信号设备责任“零故障”,进而科学维护电务设备,全面强化专业技术管理。
对于深化兰州局电务系统改革,兰州局局长朱友文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以确保运输安全为核心,以确保第六次大提速为重点,积极推进电务维修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与新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电务专业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的维修生产组织模式,全力推进电务信息化工程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设备质量,确保电务系统安全稳定。”
兰州局党委书记吴建中深有感触地说:“在铁路运输生产大密度、高速度、重载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电务系统要把行车安全机控的地位提到首要位置,真正在现场管理上实现人机互控,人管机,机管人。”
管理创出新模式
兰州局按照“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有利于保障运输安全”的原则,把提高专业管理水平的主攻点放在实施预防性专业修、科学修上,努力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他们通过组建电务段生产指挥所和检修基地,推进设备分类维护、器材分类控制、职工分类培训,充分发挥计算机监测作用等,积极探索与新体制相适应的专业管理新模式。
2005年12月,兰州局按照“生产组织扁平化、生产指挥统一化、生产信息集中化、故障处理程序化、生产过程直观化、资源配置最优化、作业环节流程化、生产管理闭环化、责任考核规范化”的原则,成立了兰州西电务段生产指挥所。指挥所控制生产全过程,对各类问题落实督办,组织处理管内各类故障,利用计算机监测监控预防设备故障。他们对设备隐患信息分类,并进行跟踪控制,彻底解决了原来“隐患有人发现没人盯、问题没有销号就消失”的问题,初步体现出新模式下生产指挥“零距离”的优势。
兰州局积极推广器材集中专业修,对全局的电务检修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实行器材出所质量承诺制,建立了兰州西电务段流水线继电器检修基地,实行类似工厂化的计算机管理流水线检修方式,使人力、物力达到了最优配置。经测算,检修基地生产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达到了减员提效的目的。
兰州局按照实时监测设备状态,随时发现设备隐患,及时处理设备缺点,时时保证设备正常的原则,健全完善了段、车间、班组三级设备监测网,量化了监测分析指标,使每个异常现象都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实现了闭环管理,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监测系统科技保安全的作用。
兰州局依照全局信号设备换算道岔总数并参考车流密度,划分出300个安全控制点。他们将各控制点内的设备包保到人,对各控制点中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