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M与传统维修观念的差异(2)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20834 次点击
2.观念二的解释
潜在故障是指功能故障临近前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可以检测和鉴定的,否则就不存在潜在故障。“功能故障前”的含义应该是有一个大概的时刻界限,而不是任何时刻的状态。
图1-3表示了由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的过程。A为故障开始的发生点;P为能够检测到的潜在故障点;F为功能故障点;T为由潜在故障发展到功能故障的间隔期。为了能在T间隔期内寻找到一个合适的维修点,引出视情维修概念。所谓视情维修就是检测机件潜在故障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潜在故障以便预防功能故障。图1-3中的Tc为视情维修检测间隔期。合理经济的确定Tc是有实际意义的。RCM理论提出的潜在故障概念,使机件或设备在潜在故障阶段得到更换和修理,使机件或设备能够在不发生功能故障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利用,达到既经济又安全的使用目的,这是RCM的重要思想之一。
传统维修观念常夸大定时维修的作用,当定时维修和视情维修两者在技术上都可行时,优先采用定时维修。而RCM理论正好相反,同样的条件下,优先采用视情维修。因为采用视情维修可以充分利用机件的寿命,尽量地使每一个机件能实现其几乎全部有用寿命,达到经济的目的。另外,也能通过鉴别潜在故障的办法来防止功能故障的出现。为了达到这一点,图1-4给出了各种仪器检测点与潜在故障相对应的示意图。A为故开始发生点;P1为振动分析仪测出开始的振动特征量变化的潜在故障点;P2为油质分析检测出的潜在故障点;P3为噪声分析检测出的潜在故障点;P4为五官检测发现的潜在故障点;F为功能故障点。由于检测和诊断手段的不同,同一故障模式在功能故障之前可能有几个潜在故障点。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潜在故障,从而使设备的故障率尽可能的趋于零。
图1-3
图1-4
3.观念三的解释
功能故障是不工作或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故障。
隐蔽功能故障是使用设备的人员不能发现的功能故障。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正在工作的设备,其功能故障对操作人员是不明显的;
情况二:不工作的设备,将要使用时状态是否良好,对操作人员是不明显的。
多重故障是指由连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故障所组成的故障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危害巨大的。因为对任一故障可能只产生小范围的损失,但它们连续发生时会产生系统大范围的危害。
多重故障与隐蔽功能故障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隐蔽功能故障没有及时被发现和排除,就会造成多重故障的可能性。例如:室内火警探测与灭火系统。火警探测属于上述情况一,其功能对室内的人员是不明显的,除非它探测到了火灾;如果它出了某种故障而探测不到火灾,则该故障就是隐蔽的。而灭火系统属于上述情况二,除非探测到了火警,否则灭火系统是不工作的,只有当需要使用它时,使用人员才发现它能否工作。因此,一个隐蔽功能故障本身可能没有直接的后果,但可能增大多重故障的概率。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所提出的隐蔽功能故障和多重故障的概念,揭示了故障发生的一些内在的本质关系。它有利于人们重新认识一些不可避免的故障,可以利用可靠性设计来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转,如备用系统、冗余设计、急救装置、消防装置、救生阀等。随着设备的现代化,这一趋势在不断的增长。
4.观念四的解释
过去维修观念认为,设备总可以修好,甚至可以达到比故障前更好的状态,忽视了现代设备的复杂性和严谨性。事实上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无论怎样维修也达不到原有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接近原有的固有能力。有可靠性工程概念的人都会逐渐认识到,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是设计和制造时就确定了的一种属性。它包括: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故障率
"故障的后果
"故障明显性和隐蔽性
"抗故障能力及下降速率
"安全寿命
"各种维修方式的费用
有效的预防维修工作能够保持设备的固有可靠性或防止其降低,但不能保持或提高固有可靠性的水平。没有一种维修能使可靠性超出设计时所赋予的固有水平,只有重新设计或实施改进性维修。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