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不再是大企业的专利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24005 次点击
TPM(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andManagement)自1970年誕生開始,企業界一直存在著一種疑惑:TPM是不是只有大企業才能實施呢?當然這個疑問並非無故產生,在1988年以前,我們在國外確實很難發現有中小企業在實施TPM活動的案例,在中國的情形又如何呢?到2004年為止,聽到實施TPM有一點成績的公司,仍然是屬於大企業的天下,這樣的情勢,頗有讓人覺得TPM是大企業的專利,也讓很多中小企業主對於導入TPM總是抱著既愛又不知如何愛起的矛盾心理,筆者在各地進行TPM主題演講的過程中,今年度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尤其強烈;到底中小企業能不能導入TPM?
日本有一家機械工廠,全公司不到六十人,設備自動化的程度也不高,傳統加工機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在尚未實施TPM之前,我曾經去生產現場參觀過,由於設備不是很精良,加上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油氣污染蠻嚴重的,因此,員工的流動率及招募一直是管理當局非常頭大的問題;為了徹底改善這種狀況,社長下定決心導入TPM活動,初期自是困難重重,經過六年的努力終於取得TPM優秀事業場獎,在得獎觀摩發表會時,我一踏入這加工廠的大門,就覺得每位員工都極為親切且精神抖擻,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現場的改善案例都是由作業者親自來發表,讓人感受到TPM中全員參與的濃烈氣氛,這樣的公司,雖小但吸引人,也強化了中小企業老闆導入TPM的決心,這樣的例子,在1989年以後可以明顯看到有增加的趨勢,因此,我們可以瞭解TPM不再只是大企業的專利了。
在大陸及台灣,中小企業所佔的家數比例超過90%,在一片提昇競爭力的呼聲中,若沒有一個可行的方案,則呼聲恐怕便會成為口號,因此要提昇產業整體競爭力,TPM在中小企業普及實施,便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而要讓中小企業也能順利藉由TPM來強化體質的前題,當然必需先解決TPM在中小企業實施的問題點。
從筆者這幾年接觸台灣中小企業的觀感,一般中小企業的組織架構並不是非常完整,人員缺乏的程度也頗為嚴重,教育訓練的頻率也非常少,整體而言,中小企業運用手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遠不如大企業來得靈活,當然這也是由於中小企業對於資訊的接觸不足所致。歸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問題點,可以分成人員、硬體設備、資金等三方面來討論:
人員的問題:
在多數中小企業裏,一人兼數職的狀況頗為多見,當然好幾個單位的主管都是同一人的情形也是極為普遍的情形,因此,管理上所能花費的心思必然要大打折扣,在TPM導入初期的活動編組時,本來是期望透過各單位分擔任務的方式全員參與,但是往往在專門委員會編組後,在每個委員會所看到的面孔都是一樣的,這點確實是一件傷腦筋的事,因此一開始展開活動,只可能產生的結果便是「沒時間、我很忙」;所以如何配合企業實際的組織狀態來調整編組的方式,便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硬體設備的問題:
在一般大企業實施TPM時,基於設備的改善,有時會有增添相關儀器、機器等狀況,這些投資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可能形成一種非常大的負擔,因此,如何善用現有的設備,使其發揮最極限的效率,讓改善成為一種低成本的觀念,是一個主要的重點。
資金的問題:
實施TPM要花錢,這個是必須先有的心理準備,在資金寬裕的大企業對於花這些錢是不會有太大的感覺,但是小企業如果要比照大企業自然是難以消受,但是,顧問指導的顧問費以及實施過程中人員的教育成本、活動成本,這些是絕對避免不了的,當然還有一個觀念一定要建立的是,一般實施TPM要有成效產出大約要1~2年的時間,所以中小企業主不能有速戰速決及短時間就要看到成效的想法,另外聘請一個有推動及輔導TPM經驗的顧問,往往比自己摸索數十年的成本要低很多。
就另外一個角度來談,通常大企業實施TPM活動會以八大主題來進行,亦即個別改善、自主保養、計畫保養、品質保養、設備初期管理、教育訓練、間接部門效率化及安全與環境衛生管理等,要同時實施這八個主題,活動陣容自然也相對龐大很多,但是,企業實施TPM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什麼?這點勢必要在導入TPM時就想清楚的,提昇企業的競爭力應該是基本的目的。因此,中小企業實施時,一定要配合公司的實際狀況擇定部分主題來進行;其實重要的是一個企業是否確立目標,並朝著目標逐步進行直到成果實現為止,因此到底要採用八個主題或十個主題並不是重點,執行對企業目標具有實質幫助的主題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就目前多數國家的中小企業在進行TPM時,通常會實施諸如自主保養、計畫保養、個別改善、教育訓練及安全環境衛生這些重點,而透過這些主題的徹底實踐,將能厚實中小企業的製造能力,相信這也是對中小企業經營比較有用的。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