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规程标准体系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33438 次点击
专业点检工作的任务是以点检作业长为中心,通过点检工长、点检员来完成的。点检工作基本上可概括为“七事一贯负责制”
其次,点检工作应抓好七项重点管理,即抓好故障管理、费用管理、材料管理、安全管理、设备改进管理、点检帐票管理、点检协调管理等工作。
点检工作是设备维修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法。设备设计部门在维修管理的设计中应提出指导设备安装的《设备安装要领书》、指导设备操作使用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指导设备点检的《设备维修作业标准》等三个技术文件。其中对点检应提出具体要求,这是设计部门提供的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技术资料。
《设备维修作业标准》是设备维修点检的重要技术依据,它包括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点检基准、给油脂基准、修理施工作业标准及各种点检计划表等,这是做好设备点检的重要资料。这些标准形成了执行设备点检制所必需的维修技术规程体系。
《设备维修作业标准》包括六部分资料内容。
一、维修技术标准
一台设备如何修理,主要依据维修技术标准。它是根据设备设计制造的原始数据制订的维修标准。该标准规定把设备的主要运动部位和磨损部位,如齿轮、轴承、衬板等画出简图,标明部位名称、材质及各联接部位的尺寸、配合公差、允许极限磨损量,还规定重点点检项目、方法、周期和更换周期。例如,高炉炉顶装料设备的技术标准,对7个装置都分别画出简图,规定了68个重点点检项目,有56个点规定了允许极限磨损量,有63个项目规定了更换周期。
维修四大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维修技术是基础,是编写另外三种标准的重要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主要设备装置;零部件的性能、构造(简明示意图)、材料等。
(2)主要设备装置。零部件的维修特性(劣化倾向、特异现象发生状态)。
(3)主要设备装置、零部件的维修技术管理值。如图面尺寸、安装间隙。容许值、点检方法及周期等。其中容许值不仅包括磨损量,还有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和振动等。
维修技术标准中最关键的是维修技术管理位的确定,通常投产初期的制订依据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制造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说明书,它体现了设计者的思想。但设计者往往是从最安全的角度来考虑的。
二是参考国内同类生产厂或性质相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值,它体现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水平。先由各生产厂机动科起草编制,然后由设备部技术室进行审查修改,最后报总厂有关领导正式批准实施。在投产后还要根据生产、维修和备品备件等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因素,逐步对管理值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一般生产厂要在投产3~5年后才能把维修技术标准基本修订好。
二、点检标准
在点检标准中,根据各部位的结构特点,详细地规定了点检位置、点检项目、点检周期、点检方法、点检分工及判定基准,因此,所有检查点都做到了定点、定项、定法、定期、定人、定标
例如,高炉炉顶装料设备,规定了217个点检项目,在点检分工中,除全部由设备人员尿检外,有130个项目由生产岗位工人进行点检,其中周期为每班必须由生产工人点检的有123项,占全部点检项目的56%强。而设备人员虽然对217个项目进行点检,但大部分周期较长,不是每天都要进行,而是按计划进行。如周期在一年以上的有13项,一个月以上的有62项,一周以上的有144项,实际上平均每月要点检的有20~30个项目。从点检方法上看,在217个点检项目中,有148个需在设备运行中进行点检,有68个项目需停机点检。有149个项目没有数据基准,只是靠五官进行判断。有39个项目需用仪器进行测量。因此,真正重点的点检项目,每天也只有l~2个。
三、点检计划表
所有设备各部位的点检项目列出点检周期后,必须经过汇总和综合平衡,编制出每天工作量比较均衡的点检计划。
点检计划分日常点检计划、定期点检计划和长期点检计划。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