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学的智慧看TPM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21167 次点击
TPM“诞生”于日本,闪烁于东方,扬名于四海。在危机与寻找突破的当今企业,TPM不再是时尚,而是必须要去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有人说TPM是一件外套,西方有西方的穿法,东方有东方的运用之道。于是TPM在中国的传播,就有了多个版本,有韩版的,日版的,但未必拿到中国就适用,也随着诞生了中国自己的TnPM体系,且不用去评价谁好谁坏,能全面开花、相互竞争,时间会去证明最适用的方式。
对于当前的中国企业,变革已势不可挡。TPM以它本身的包容性、延续性,而被受企业所追捧,从最先的维修管理层面,已经渗透发展到生产、质量、安全、人力资源等各个层面。但疑惑的是,同样是东方,为什么TPM在日本、在韩国、在台湾如此红火,拿到中国来却变得“水土不服”?TPM是一个系统的基础工程,当然不能“急功近利”,但要让其本土化,必须要考虑养育的土壤,TnPM是一个好开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思考哪些因素呢?
一、TPM起源探秘
TPM不是时髦的名词,单纯的追逐毫无意义,对于“诞生”在日本的理念,我们只能借鉴运用,而更多的是要怎么去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去。为什么在TPM“诞生”日本打一个引号,是因为TPM理念中的有太多的中国元素,它又的确出自日本人的手里,至少可以说明中国文化是适宜运用TPM理念的。
在历史长河中,在那个乱悠悠的春秋战国,找到了一位探索“TPM”之路的先驱者-墨子。
在先秦众多的诸子百家中,墨子是唯一一个站在劳动者立场上为“制造业”提出解决途径的实战派思想家,再来看看他和TPM之间到底有多像?
1.在商言商、义利合一
TPM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目的是使组织的效益最大化,而实现的方式是通过全员、全系统地参与生产与设备改善活动。
墨子的高明之处就是以利说义,兼爱模式下的“义”和全员、全系统的概念类似,而目的则是为了组织和成员达成双赢。应该说日本的TPM和墨子的“TPM”实质是一致的,都是要实现锅里有,碗里也有的企业与员工的共赢模式。
2.防是基础,积极攻击
设备维护是基础,提高订单及满足能力是目标。TPM是精益生产实施的基础,精益生产是TPM拓展的方向,两者是相成一体的。TPM的重点方向,有人说应该注重自主维护,也有人说要注重改善,这都没有错,关键就看企业本身的薄弱环节是哪个方面,但总体来说,还是要两者结合,防守兼备。
有句成语叫“墨守成规”,说的就是墨子的守城理论,值得注意的是,墨子思想并不是消极备战,而是要积极反击。商场跟战场一样,墨子主张的虽然是非攻,但对于来自竞争对手的攻势,也是耗不手软,非打退敌人不可。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虽不见血腥的战场,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竞争对手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出现,故不得不加强防守,积极备战。求得生存和发展是目标,对质量、数量、生产率的改善是方法,注重设备的维护和保全是基础。
兼爱、非攻是墨子核心思想,墨子从基层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不但开创了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学派,而且墨子本人还身体力行,参与制造和改良工具、为救国救亡四处奔走,是最早的“TPM”理念创始者、最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实战咨询师,被世人尊为科圣。
二、TPM离我们有多远
现代TPM诞生于日本,虽说同墨子思想相近,但为何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呢。这点我们可以分析几点原因:1.墨子TPM以手工业为主导的古代科技为依托,但在其后长达两千年工业未曾重大发展,失去了耐以生存的土壤;2.墨子思想以基层员工出发,但一直未获得高层的认同,并且基层文化欠缺学术继承,后期演化为劫富济贫的侠文化(对高层来讲是恐怖分子),更受高层所打压;3.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法(儒家+法家)制度,制约了墨子科学发展观的发展;3.中国现代工业较晚,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期;4.中国企业管理受传统儒学影响深远,亲亲之爱,让我们缺少对公共空间的关注……
尽管有很多原因制约,但并不能作为拒绝TPM时代的到来。既然古典TPM源于中华大地,说明TPM是适合中国,适合东方文化的。那问题怎么解决,笔者提出两点看法:
1.人性管理、区别对待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