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内容标准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28244 次点击
全员指企业从经理人员、主管人员到第一线生产员工都参加设备管理。全员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提高生产效率,全厂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职责。全员生产维修的基本内容为:
一、突出对重点设备的维修工作
要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性质、要求及设备在生产中的重要程度,用评分法确定重点设备、次重点设备和一般设备。重点设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情况定期调整,并把设备管理和维修管理同企业生产结合起来。
二、对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按照总评分确定设备等级后,进行分级管理。对重点设备,应合理组织维修工作和维修力量,节约维修费用;对需要实行预防维修的次重点设备,要进行预防性定期检查和维修,将其作为以预防维修为中心的管理对象;对一般设备,却只要求进行日常检查维修。
三、健全维修记录,重视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分析
维修记录是生产维修工作的基础资料,要对照各项标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运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进行各种维修保养统计分析,选定最适宜的维修周期和点检周期,以及点检项目和标准,进而改善修理方法,估定修理工时,改进运转操作方法等。
四、根据检查结果确定维修工作类别
1.预防维修
这是预防故障发生而对设备进行调整和修复性保养的一种周期性维修。它可以预防设备劣化、降低运转费用和改进产品质量。
2.改善维修
这是对设备的某些零部件进行改善性维修,以减少或根除这部分零部件的劣化停机损失和维修费用。
3.事后维修
这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修理,一般是对利用率较低、有备用设备、容易修理的设备采用此法。这是从全面经济效益来考虑的,不必对所有设备不分主次都实行计划预防维修制,以免造成维修费用不必要地增加。
五、班组操作员工应参加管理
应把操作员工参加设备管理同质量管理活动相互配合,彼此促进。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