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与传统设备检查的比较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15303 次点击
点检是一种管理方法,而传统的设备检查仅是一种检查方法。两者在以下几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1)定人。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不轻易变动。人员一般是2~4人,不超过5人,负责几十台到上百台设备,实行常白班工作制。点检员不同于维护工人、检修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对其素质要求是:
1)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知识,有实际经验,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
2)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
3)点检作业和管理、协调业务相结合;
4)具备维修技术、组织协调和管理技能。
(2)定点。预先设定设备故障点,明确设备的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使点检员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点检。
(3)定量。在点检的同时,把技术诊断和倾向性管理结合起来,对有磨损、变形、腐蚀等减损量的点,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劣化倾向的定量化管理,以测定其劣化倾向程度,达到预知维修的目的。实现了较为完善的现代设备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统一。
(4)定周期。对于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和内容均有预先设定的周期,并根据点检员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惨的点检周期。
(5)定标准。点检标准是衡量或判别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别该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因此,凡是点检的对象设备都有规定的判定标准,点检员要掌握、熟悉它,以便采取对策,消除偏高标准的劣化点,恢复正常状态。
(6)定点检计划表。点检计划表(或作业卡)是点检员实施点检作业的指南和进行自主管理的蓝图。点检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沿着规定的路线去实施作业。
(7)定记录。点检信息记录有固定的格式,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这些完整的记录为点检业务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有价值的原始数据。
(8)定点检业务流程。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对策,称为点检业务流程。它明确规定处理程序、急需处理的隐患和不良,由点检员直接通知维护人员立即处理。不需紧急处理的问题则作好记录,纳入计划检修中加以解决。它简化了设备维修管理的程序,做到应急反映快,计划项目落实。并对这些实绩进行研究,反馈检查,”修正标准,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八个方面是点检业务与传统设备检查的区别。点检可使隐患和异常能在故障发生前得到恰当的处理,因此,它是一种预防性的、主动的设备检查。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