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生产维修制中的小组自主活动和激励机制(1)
仪器信息网 · 2007-05-20 21:40 · 35429 次点击
日本的小组自主活动最早是从60年代初期引进美国的“质量控制”,即QC小组活动开始的,不过QC是非正式的小组活动。根据问题自主选择题目,与公司的管理无关。1962年又学习美国的“零缺陷”(ZD),即ZD是与公司总目标相一致的“正式组织”。70年代初期开展全员生产维修以来,QC,ZD和PM三者结合起来,加上有些企业实行的“准时”(justintime)管理,形成了TPM的“小组自主管理活动”。TPM小组活动完全纳入有组织的系统框架之中。这一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它包括“无废品、无故障、无事故、无工作差错”等内容。日本小组自主活动体现了全员生产维修中的全员参加特征,把以前由专人或少数人做的事情变成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
一、小组的组成及活动方式
小组是车间属下的基层组织,一般为3~10人,组长由民主选举产生。小组每周一次例会,时间约0.5~1h。公司的TPM大会每年召开两次,对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奖金可作为小组会议、图书和娱乐活动基金。
日本的小组活动基本上是自觉、自发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即以行为科学作为基本,把企业办成全体职工的家,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集体观念和团队作风;另一方面,这也和日本民族的传统观念有关,日本工人被企业辞掉,本人认为是一种耻辱,甚至被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责怪。因此,不少工人一进入企业,就把它看成自己的家,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二、小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根据企业TPM的总计划,制定本小组的努力目标。
(2)提出减少故障停机的建议和措施,提出个人完成的目标。
(3)认真填写设备状况记录,对反映出的设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相互切磋研究。
(4)定期开会,评价目标完成情况。一旦完成,经小组研究可向上级汇报。
(5)评价成果并制定新的目标。
TPM小组活动在各个阶段有所侧重。TPM实施初期,以清洁、培训为主;中期以维修操作为主;后期以小组会议、检查和自主维修为主。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步骤6起就有计划地引导小组活动。从步骤7起,工人就应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维修。
三、指导小组活动的行为科学思想
小组活动的目标要与公司的目标一致,就应把完成公司的目标变成每一员工的需要。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能否做好,主要看管理思想。行为科学家兰西斯.利克特在他所著的《新管理模式》一书中指出:有两种典型的管理模式,一种为“权威型”,在管理中只注意生产变量(如利润、销售、生产等),习惯以“规则”、“命令”管理企业,员工对上级有惧怕心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生产率的提高是暂时的。还有另一种“参与型”模式,比较注重中间变量(人力资源),注意人的利益、成就感、上进心。在管理中注意搞好人际关系,注意处理问题的公正性。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生产率的提高是长期的。一个好的管理应该是上述两种管理模式的综合,但应以“参与型”为主。
企业领导在小组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注重动机管理,培养职工能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也是能否搞好小组活动的三个条件。企业领导的作用如图1-1所示。
图1-1企业领导在小组活动中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