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设备管理的几个途径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856 次点击
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程、设备档案的建立,来阐述如何做好设备管理。
关键词: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使用;维护;设备档案
设备是在我国,设备通常指机械和动力两大类生产设施,它直接用于产品加工,以及变换、传递动能,提供加工环境所需的温湿度等等。如果设备质量控制不到位,经常出现故障或不能发挥出应有效能,将会影响企业的科研生产。
设备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工作要通过采取技术、经济、组织措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来实现。
1建立完善的设备质量控制体系
1.1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周期长。要管好、用好、修好、更新改造好设备,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企事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确定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明确各级职能
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将设备从规划、选型(含自制设备的设计审查),直至报废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控制起来。
1.2健全制度体系和约束机制
1.2.1做好制度建设,规范设备质量控制工作
设备部门应围绕有效控制设备质量,依据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针对设备从规划、选型(含自制设备的设计审查)、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按照质量标准的理论和方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贯彻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定,编制具体设备质量制度。
1.2.2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制度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保证将作业指导文件宣传贯彻落实到各个具体岗位,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
首先,设立具体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情况。每年不少于两次,由主管质量工作的领导带领,在企业范围内组织各业务部门监督检查各项质量体系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对体系内存在的总是和运作不规范等现象及时纠正,根据晴况对有关单位进行奖罚;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修改有关制度,实现设备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设备部门负责检查设备质量控制有关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体系内存在的问题和运作不规范等现象及时纠正,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修改有关制度。
其次,实行目标管理促使各级领导注重设备管理。企业将设备管理的考核指标纳入企业各级经营者的任期目标和承包合同中,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标准。
明确职工职责,确定每台设备的操作者和保养人,多人操作的设备指定机长和保养人。要求操作者正确操作和合理使用设备,负责和参加设备的日常点检、保养和维修工作,切实做好设备管理的群众性基础工作。
2做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设备质量责任人员应组织编制操作规程,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设备(包括顾客提供的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同时建立在用设备及其计量器具的完好率和专管率达到要求,防止不合格设备误用。
2.1做好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在设备正式投入生产使用前,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合理配置所需的设备及安排设备所承担的工艺过程,满足设备要求的工作环境,使设备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设备部门组织使用单位等按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协议等对设备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记入设备台帐,移交使用单位,纳入日常政党管理;编制好操作使用技术资料,。对操作工进行技术培训,独立操作设备前,设备部门组织对其考试,确保其掌握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及维护保养的工作内容,明确岗位职责;使操作人员具备“三好”(管好、用好、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基本功:配备必须的各种检测及维护工具、量具、仪器等。
2.2做好设备的维修、维护与保养
设备维修;设备质量责任人员应对设备维修工作进行控制,确保设备进行合理定期检修。对维修部门(含企业自备设备维修设施),设备质量责任人员应对其进行管理,如进行维修质量评审或维修质量控制,并对检修后的设备组织验收工作。对设备开展维护保养可以有效地保持设备的各项功能,改善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设备安全运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延长修理期,减少修理工作量等。
3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的一部分,担负着设备技术资料的收集、记录、填写、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统计、提供利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