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6972 次点击
近几年,我局紧紧围绕审计署召开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会议精神,以促进国家实施财政政策,完善投资管理为目的,努力提高基建投资审计工作质量。根据近几年审计实践,我局提出了“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跳出审计谈经济,加大对基建投资审计的力度,规范建筑市场”的方针。具体说就是:要从建设资金、项目审计入手,落脚点到国家的投资改革和法规上;二是要从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审计入手,落脚点在政府投资体制和投资监督上;三是要从投资的财务收支审计入手,落脚点在建设市场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提高经济效益上。
针对我区建筑施工企业多,建筑工程项目多的实际,我局对区建筑工程项目决算进行了审计监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年来我局共审计22个项目,审核建设资金2.64亿元,核减工程支出5522.7万元,平均核减率为20.89%,这些工作的开展在规范建筑市场,缓解建设资金供需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核实工程造价,避免了高估冒算
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的施工企业利用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决算的知识了解较少,缺乏有效地监督的状况,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编制假预算和假决算,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骗取建设单位结算资金。在我们已经审计的21个项目中,平均工程核减率在4.24%至20.89%之间,最高的达68.9%。
如某领导批示政府投资的预备役某团的装修工程审计。施工单位报决算309.37万元,经审计认定决算价138.26万元,核减工程价款171.1万元,核减率为55.31%。又如内燃气管道工程审计,施工单位报决算2288.5万元,审计后核减工程造价款856.2万元,核减率为37.41%。通过审计,都纠正了某些建设单位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的错误,保证了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节约了建设资金,缓解了资金的供需矛盾。
目前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项目大多是各级政府领导交办的。我局本着为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负责的精神,在审计过程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我区提出的“三服务”的要求,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重点建设资金,加大审计力度。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不懂基建知识,管理力度不够,多方筹集的建设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浪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我局积极开展基建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从工程投资入手,对基建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为建设单位严把投资关,受到好评。如某医院投资兴建综合病房楼工程,审计人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在施工单位报出工程决算价4154.5万元后,审计机关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该项目严查细审,最终作出了核减工程支出532.9万元的审计报告,为建设单位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矛盾。又如某单位在建设项目刚刚立项时,就主动找到审计机关,要求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的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审计机关从该单位项目的招投标开始,开展了全过程的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避免了许多可能发生的漏洞,又解决的建设单位不懂工程管理的难题。由于审计机关的介入,建设单位称这项工程为“阳光工程”。
(三)促进廉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
目前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虽然有法规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未严格执行,管理力度不够,建竣工程标底透明度不高,由此引发出不少的矛盾。通过基建投资审计,见证了基建投资额度,核实了工程造价,解决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并查清了基建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如对某单位信息办公楼审计时,我们发现某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取得了工程建设的标的,但其在建设过程中又将室内外装饰工程进行了二次分包,转包给了另一个单位,造成招标单位不满,与建设单位产生了摩擦。原来建设单位领导为了展现建材之乡的窗口,提高了装饰档次,在考察了多个装饰公司后,单方面决定让有资质等级的另一个建筑装饰公司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的施工。原招标单位无法接受,不进行工程结算,使双方矛盾加深。通过审计,依法核定了工程量,经过调解,重新确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工程价款,不仅为施工单位节约了支出,而且解决了双方的矛盾冲突,稳定了社会。
(四)“审、帮、促”相结合,树立全面的服务意识
认真体现“三服务”意识,改变工作作风,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人员注意“审、帮、促”相结合,把监督与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工程核算水平。如经过对我区某建筑公司连续几年的审计,其工程核算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前几年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较落后,造成工程预决算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审计过后,建设单位采纳了审计机关提出了改进意见及建议,几年后这些单位的核算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二、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