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当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029 次点击
摘要:介绍了当前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施工企业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施工;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1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国内外各种施工机械的不断贼,建筑施工中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由此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严重影响了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给企业造成潜在损失。为使设备以优良的性能投入生产,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必须充分重视施工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只有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才能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目前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另外。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而管理部门却与基层单位严重脱节,未能齐抓共管,协同作业,使得设备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2配置不合理
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主要是指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施工方案及具体机型的选择。对于机械设备的购置除要求其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外,还要求其性能可靠,并尽量与已有设备相匹配以形成施工机械的“功率”匹配。亦即并重其技术价值与经济价值。
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多已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还有—些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维修、保养不及时
按目前施工生产的特点,机械维修工作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二是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为防止机械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这种方法不仅能降低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提高机械的作业可靠性,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劳动生产详细,给机械的维修工作带来主动性,为施工生产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率。
但事实是,大多数操作人员只是“包用不包修”,只是在机械出现故障以后被迫停工维修,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再加上维修时间紧迫,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于维修后的施工机械仍处于“病态”,给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另外,维修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也有待于提高。
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要解决上述问题,搞好施工企业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专业管理
3.1.1形成科学有序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应确定分管设备的领导、设备施工所需的管理岗位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处理一般故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明确专管和群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
3.1.2专人专机,每台机械都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操作。对目标责任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
3.1.3加强统计管理,进行量化分析、经济对比,掌握设备的单位产量及其费用,以达到提高效率、减少开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