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8712 次点击
【摘要】文章从大中型企业集团固定资产规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解决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企业会计准则》认为,固定资产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与效益发挥着基础作用。
一、固定资产规模现状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国际收支不平衡。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投资率持续偏高;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重点强调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是合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限制行业的准入标准和项目资本金比例。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二、固定资产规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
其一,推动固定资产正常运行的流动资产不足。经营规模和固定资产价值的增加是公司做大的体现。固定资产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的,它必须与企业的流动资产相结合,通过对流动资产的改造、加工来创造新增价值。经营者在对固定资产投资时,没有充分考虑配套流动资金,或原定的流动资金融通渠道阻滞,便会造成过剩。
其二,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周转速度慢,因而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
(二)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
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通常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可行性研究中,对销售的预计过于乐观,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先天过足”;
2.市场发生不可挽回的逆转,原生产线必须部分或全部停产;
3.由于技术进步,新的性能更好的设备取代旧设备,造成旧设备闲置;
4.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形成的闲置资产。
(三)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成本(即机会成本)过高
固定资产上的巨额投资,无论是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还是规模适当,都表现为大量的资金占用,其成本是相当高的。尤其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健全,融资渠道不很畅道,资金十分稀缺,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的情况下,这种资金占用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
除此之外,巨额的固定资产意味着巨额的折旧费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一方面表现为折旧费用作为固定成本,会增大经营杠杆率;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时间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可能被提前淘汰,使企业招致巨大损失。
三、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方式
(一)出售固定资产
1.出售闲置固定资产。对于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机器设备,尤其对于闲置的土地和楼房(以备将来扩展业务时需要)进行处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地产虽有较强的保值作用,但是首先应该看到:一是这方面的资源占用不但不能产生收益还占用资金成本;二是企业可能还需为维持日常经营活动而筹资,如果将这些沉淀的资金用在经营活动中,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应该分清主业是经营活动还是不动产投资。企业应该做的是抓住主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再次,只有在通货膨胀时期不动产才能保值,而将来是否会通货膨胀、何时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后,企业业务扩展时,可以异地购置。
2.出售非盈利部门。出售非盈利部门,不仅可以减少亏损,还可以将盘活的资源用在其他盈利部门或偿还债务。
3.出售不包括在集团整体战略之内的生产线或产品系列。企业战略经营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找出竞争优势,培育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对企业谋求长期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某些生产线或产品系列虽然盈利,但可能不符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对这部分资产应该出售,将收回的资金投入到核心业务上去,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对外投资
将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或不包括在集团整体战略之内的生产线或产品系列作价对外投资。这种方式没有减少总资产,但可以使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三)折产为股
将虽然盈利但不包括在集团整体战略之内的生产线或产品系列分解出去,注册为一个独立的公司,并按本企业原股东的持股比例将新公司的股权分配给原股东。这样可以减少股本,或者作为财产股利进行分配以减少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