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角度的固定资产的分类与披露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8656 次点击
摘要:传统的会计体制将长期资产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这种资产分类并不适用于企业和投资者决策,而将资产按通用性与专用性分类,更能满足决策的需要。
威廉姆森在他的经典著作《治理机制》中指出许多为了会计的目的而被说成是固定资产的资产,事实上却是非专用的,可以通过重新配置而被恢复。而真正的专用资产是具有高度专用性的,一旦被用于其他用途,其价值就会受到巨大损失,正是这些专用资产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真正的沉没成本。而在现行财会体制中却未对此做必要的分类与披露,笔者认为这是不利于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
1关于专用性资产
交易成本经济学把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而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描述交易的关键维度,在这三者中资产专用性是最关键的维度。对专用资产的投资总是与特定交易相联系,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因此,合约必然是不完备的,如果没有可信的承诺支持,投资方担心投资于专用资产的收益被侵占,必定存在专用资产投资不足,所以企业投资于专用资产,必须有事后保障机制,这就是治理机制。
虽然资产专用性这个概念经常被经济学家使用,但是长久以来没有人给它下过一个精确的定义,直到1985年才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指出,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一般来说,常见的专用资产有:①场地专用性,指一系列站点被相互联系密切地排列着以节约库存和运输成本;②物质资产专用性;③人力资产专用性;④专项资产,指为了满足某个特定客户的大量需求而进行的投资;⑤品牌资本等。资产专用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沉没成本,也就是一项投资一旦做出之后,若再改作其他用途就可能丧失全部或部分原有的价值,这部价值的丧失是不可弥补的。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高,其被重新配置于其他替代用途或是被替代使用者重新调配使用时,他的价值损失越大,当在投资退出的情况下,就会发生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影响投资行为的根本经济因素。
专用性资产涉及到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方面,但不是全部,比如说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有些项目,并不具有专用性,例如一些运输设备、计算机、楼房等,这些都是通用性资产,其用途可以被配置于很多方面而基本上不损失其价值,那么这些通用性资产应与专用性资产区分开来,因为,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笔者认为,长期资产按有形和无形来分类已经越来越不具有实际价值,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亚于有形资产,所以,资产按有形和无形来分类不如按通用和专用来分类,这对企业和个人决策更具有实际意义。
2专用性资产对于企业和投资者决策的重要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提供的应该是有用的信息,能为企业和投资者决策提供帮助。不管是企业的财务决策还是战略决策,都与专用性资产息息相关。
2.1对于企业融资决策,资产的专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方式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债务和股权融资不仅是融资方式,还是治理结构,债务融资几乎完全按照规则运作。它要求定期支付规定的利息、建立偿债基金、在借款到期时偿付本金等,不能按期偿付就会导致破产。债务的这种规则性治理比较简洁,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交易成本。然而,一旦企业的资产专用性和面临的不确定性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债务的这种治理优势便不复存在。随着企业资产专用性程度的提高,债务的优先索取权价值将会下降。债权人必然会对企业的专用性投资施加种种限制或提高利率,以保护自身的利益,但是却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股本是另外一种形态的治理结构,它对企业保留剩余索取权,它为企业的存续立约,设立董事会并按股授权等。股本作为一种治理结构比债务更具弹性,在股东和其他相关方组成的董事会框架内股权能对企业的活动进行更紧密的监控;在应付事后机会主义和不确定性、保证企业的连续经营和决策方面,更具专断力的股权能显著降低治理成本;股权比债务也更加“宽容”,无论是在增加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还是在更改投资项目方面,所以有着较多股权融资的企业就具备较强的组织弹性,而债务融资较多的企业则较为僵化。当然,两种类型的企业各有自身的比较优势,规则性治理在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较弱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成本;而组织弹性较高的企业则在资产专用性和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节省事后调适的成本。所以,企业的资产专用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方式。
2.2对于企业投资决策,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决策和对通用性资产的投资决策应该有所不同
企业的专用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