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研究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4011 次点击
摘要:在介绍和分析船舶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对船企在精益造船模式下如何做好设备特别是数控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可行性建议。另外,还就如何转变设备管理理念、建立区域公用备件库、实现区域维修技术力量共享以及设备管理与维修信息化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精益生产:设备管理与维修;数控设备;船舶制造企业
船舶建造转入现代造船模式以来,尤其是随着经济向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世界范围内经济贸易的发展和资金技术的流动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船舶制造业现阶段的繁荣局面,众多船企纷纷扩张产能,特别是添置相当数量的数控设备,以解决订单与相对薄弱的生产能力之间的矛盾。由于数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船企的生产效率,因此在精益生产模式下如何做好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修工作已成为船企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精益生产对设备管理与维修的要求
精益生产,对设备管理与维修而言,就是要求管理主动、协调、服务,维修及时、迅速、准确,总之就是维修与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围绕生产提供服务,以促进生产的可持续进行。
生产部门的设备管理要牢固树立服务于生产的理念,随时准备为生产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精益生产所要求的效率原则。鉴于分工界面,生产部门的设备管理更应该对设备中期管理投入大量精力。设备管理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设备投资效果,也就是要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并谋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尤其是数控设备,现代船企更应该注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手段,保持设备的精度,改善原有的设备构成,提高设备的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确保产品产量、质量和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广泛收集拟采购的设备的相关信息,并根据企业规划确定所需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各种性能参数,给企业决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同时对设计、生产、销售者提出个性化的特殊要求。更具有竞争力的设备管理工作还是集中在中期管理上,主要表现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润滑管理、状态检查与故障管理等方面,必须为每台数控设备建立严格的户籍档案,以便为编制设备保养、修理计划提供依据。
在使用与维护环节上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考核标准,把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引入设备现场管理领域。对设备现场管理要求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三好”,即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用好、管好、修好。对设备现场维护要求做到“三勤一定”,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定时准确记录。要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设备维护10字操作法。要严格遵循“听、摸、闻、比、看”5字现场巡检法。设备运行必须做到“四不准”和“四不漏”,即不准超温、不准超压、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不漏水、不漏气、不漏油、不漏液。确保设备现场“一平、二净、三见、四无、五不缺”,即场地平整,门窗玻璃净、四周墙壁净,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无垃圾、无杂草、无废料、无闲散器材,保温油漆不缺、螺栓手轮不缺、门窗玻璃不缺、灯泡灯罩不缺、地沟盖板不缺。
2建立区域维修技术力量共享、区域公用备件库理念
随着前期船市火爆引起船企产能迅速扩张,大量昂贵的数控设备陆续订购添置,而维修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没能得到有效提高,维修力量相对薄弱,很多重大故障还是要等、靠专门的售后服务工程师来解决。为使维修迅速、及时,企业应该着手培养人才,形成一支理论上、经验上、专业上有合力的队伍,为应对数控设备突发性故障作技术储备。同时,与本区域内拥有相同或相似设备的企业加强相关业务联系,形成技术区域性联合,在处理重大问题时互相协作,平时注重信息互相交流,资料互通有无,达到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共享,以实现共赢的目标。
备件管理上,管理人员应该对设备有所了解,要知晓某种备件是应用于哪种设备上,它的使用量有多少、使用寿命一般会有多长,通常何种情况会导致该备件损坏,供货方供货周期多长,有没有备件本土化的空间等。除此之外,还应对备件的异动有足够的警惕性,克服备件申请盲目性、随意性,使其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不至于占用更多的资金用于库存。因此,与区域内拥有相同设备的企业建立公共备件库,以备件实物与库存信息共享的形式来达到降低库存、盘活资金的目的,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减少资金占用,避免不必要的库存损失,从而进入规范化管理过程。
3转变设备管理理念
精益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管理中的具体目标则是通过消灭生产中的一切浪费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对于不良品的加工、不负责任的外委施工只能造成浪费,且掩盖了生产中隐藏的问题,造成进一步的浪费。不经过核算对设备的选择作出决定,也必然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可能的漏洞,因此必须重视从细微之处确保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