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8519 次点击
摘要: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大型企业的设备管理有其自身特点。本文结合作者的设备管理经验,论述了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应重视与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企业的运转是由资金、人力、设备、信息沟通、策划、物流等重要因素组成的。作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既是物化的技术,也是物化的资金。广义的设备包括:生产机械设备、检验设备、设计开发设备、建筑物、办公设备等。其中,不管是生产设备,还是辅助设备都是为企业创造财富和效益的工具。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尤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何“以人为本”地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投入产出效益,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全球经济危机的一夜爆发,又使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经济形式面临严峻挑战。加强企业管理,尤其是提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物质基础的设备管理水平,积累设备管理经验,紧跟国际先进的设备管理趋势就显的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企业新装置、新设备的不断增加,设备逐步向大型化、集约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设备的高负荷、长周期运行也给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现代企业制度服务,体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当前在大型企业中从事设备管理工作者所关心和思考的主要课题。
1.1设备老化,整体技术水平低
大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大量使用年限长,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不高的陈旧设备。在接收调查的吉林省大中型企业中,机械行业的2万台设备中,有40%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低档设备占52%,60年代建设的企业大部分也是40~50年代的水平。一方面,如此陈旧落后的设备技术状况使企业完全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另一方面,落后老化的设备用的少、停的多,为维持其运转,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其中却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使本来就有限的设备维修费用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1.2维护、维修体制落后
设备管理本来就是在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在设备管理中,多数大型企业往往实行落后的“以保养为主,修理为辅”的制度。在日常维护保养中,过于注重设备卫生、润滑、紧固等方面,而对清洗、校正等工作做得不够,造成设备实际技术状况劣化,维修费用增加。
1.3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型企业对设备管理虽然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往往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管理机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中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脱节,设备出现故障后,设备管理者和生产管理者互相指责,推诿责任,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1.4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很多大型企业设备管理方法仍很落后,无法与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相匹配。
2.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的对策
2.1多途径提高设备技术含量
设备本身就是物化了的技术,是在实物形态上体现着劳动资料形成的知识和科学成就。在现代市场经济形式下,科技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五、六十年代的设备是无法与当今最先进的设备相比的,要想企业有竞争力,产品的品质有竞争力,离开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万万不行的。在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要考虑多种途径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
2.2完善维护、维修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设备的使用者应首先是设备的维护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惩明确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积极调动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设备维修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上,通过纪录和分析设备运行的指标,确定设备整体运行状态的好坏,对设备故障做出早期预测、诊断、排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随着设备系统的日趋复杂,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企业一方面要舍得智力投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有“人才战略”的思想,尽量减少优秀设备管理、维修人才的流失。
2.3规范设备管理
将设备技术状况管理和设备利用状况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设备档案体系,对设备实施三级维护与保养工作,贯彻润滑“五定”和“三过滤”的管理,责任到人。
2.4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设备管理信息化也已成为趋势,大型企业只有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