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833 次点击
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单位开展行政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庞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减少闲置浪费流失,正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固定资产管理是行政单位开展行政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庞大,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减少闲置浪费流失,正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许多行政单位重行政,轻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效益评估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或考核。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得到加强,但对固定资产使用、处置等后续管理仍然较为薄弱,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仍然突出。
(二)固定资产管理交接手续有待完善
固定资产管理在领用时应当办理必要的登记手续,但被许多行政单位忽视。
由于工作性质,行政人员调动较为频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使用人员调动时缺乏必要的交接手续,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极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配置标准和有效的整合机制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配置缺乏标准,单位之间占有不均衡,各单位之间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
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平台,缺少有效资产整合机制,各单位之间不能得到合理的流动和调剂,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不高。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1.有些行政单位的会计人员是兼职或者无证上岗,对固定资产核算业务不熟悉,存在漏记错记固定资产,甚至仅有固定资产总账,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及固定资产卡片账,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存在账实不实的风险。
2.根据现行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及其真实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更主要的是因不提折旧,不与成本挂钩,其核算的正确性,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3.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物盘点存在问题。为了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保证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行政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处理。通常年终决算前,对固定资产必须进行盘点、核对,但是行政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部门之间的分工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往往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定期盘点,由此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有些固定资产实际上已不存在但挂在账上,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
(五)行政单位未按规定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处置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行政单位作为非赢利组织的特殊性,其固定资产的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有着特殊的规定,但有些行政单位对此了解甚少,一方面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仍未作核销的现象,影响了报废的及时性。
二、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透明管理
1.财政部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行政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调剂、评估、产权登记、清查、收益、信息化管理等文件及时在信息平台上公布,便于各行政单位随时查阅,使各方了解学习掌握有关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根据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业务作出处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通过网络信息管理,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依托系统管理功能可以实现网上互动办公,对资产配置、处置等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提高办事效率。
3.通过网络信息管理,资产信息完全公开透明,资产购置、处置等关键环节完全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为在源头上遏制腐败增加了一道防线。
4.通过网络信息管理,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完全公开,为分析各单位之间、各系统之间的存量固定资产,为各单位各系统固定资产相互调剂变成了现实,节约了财政资金,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二)制定统一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
统一的行政单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有利于消除各行政单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各行政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本单位固定资产岗位分工控制制度
各行政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