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企业内部设备租赁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6939 次点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与目前项目施工不相适应的地方,其次结合公司实际情论述了施工企业实行内部租赁模式的优点和实施要点,然后阐述存在的问题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设备租赁管理施工企业
前言
施工企业通过成立全资控股内部设备租赁公司,改变以往计划经济的设备管理模式,实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设备管理模式,对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减少重复投资和设备闲置,降低公司总体生产成本,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优化设备资源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007年,公司组建租赁公司,通过几年的设备租赁综合管理,探索新形势下的设备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
1.传统设备管理
施工企业承揽的公路或铁路项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且生产条件多变,要求设备管理部门提供的施工设备拿来即用、用后即还,传统管理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与项目施工的要求不相适应。传统设备管理模式中,设备实行项目按需配给制,投资主体是上级主管部门,因设备使用费低,随意占用、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设备资产数量大而全多而杂;重使用不重管理、失修失保现象严重,完好率低;重实物管理轻价值管理,投资效益低,设备投资效益没有得到体现,设备改造更新跟不上企业发展,技术落后的机型多;因此,为适应项目法施工,在施工企业改革设备管理模式,推行设备内部租赁制,势在必行。
2.施工企业内部设备租赁模式的优点
(1)将公司的现有大型设备集中起来,成立租赁公司,采取集中管理、租赁使用的办法,实现了设备管、用、养、修、算的专业化管理,确保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
(2)强化宏观控制能力,合理调配和调度设备,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配置和设备闲置,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设备租赁是有偿使用,各项目部在租赁设备时均精打细算,尽量少使用设备,按需租赁,用完即还,提高了项目部和承租单位设备使用的成本意识,减少设备占用,加速了设备流动。
3.施工企业内部设备租赁模式的实施要点
(1)集中大型设备,成立租赁公司,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有偿租给各项目部;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有预见性地改造、更新、购置设备;大型设备、专用设备,搞好区域性经营,尽量避免远距离搬迁。根据公司《设备租赁经营管理办法》、《设备资产管理办法》、《物资采购过程监控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修订完善《司助人员管理考核办法》、《司助人员单机核算考核办法》、《现场管理人员职责》、《设备配件管理办法》、《设备调迁费承包办法》、《安全事故处罚办法》、《设备内部承包办法》、《财务报销若干规定》,使设备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通过实行设备租赁经营考核的激励机制,促使租赁公司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承租单位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加强和提高对设备投资效益的责任心。
(3)注意合理取提租金,以确保工作持续推进,租金的经济杠杆作用使从只注重实物管理转变为重视设备的价值管理。租金由折旧费、大修预提、管理费和净资产收益组成,本着以租养租的原则,收取的租金除上缴公司必要的净资产收益外主要用于设备的大修、改造、更新等,做到专款专用。
(4)对设备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加强机械的等级修理和维修保养;二是强化修理过程费用控制,尤其是配件采购价格的控制;三是建立起机械设备易损配件价格目录信息平台,对修理过程中的配件采购进行基本价格指导管控;四是加强与承租单位的沟通,掌握设备使用和闲置情况。
(5)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和技能,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法:一组织举办参加各种培训班。二开展基础工作规范化观摩评比活动,推进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三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当好领导的助手,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6)面向市场,走多元化经营的渠道,鉴于较强的维修技术,租赁公司在搞好设备租赁工作的同时,可充分利用现技术优势开展对外维修服务和钢结构加工等业务。
4.内部租赁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内部承租单位受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和从公司的大局出发看待这一新生的管理模式,总认为是增加了承租单位的成本负担,但这些问题如在今后的考核中加以调节,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2)各企业在制定“设备租赁管理办法”时对租赁价格、对外出租和租赁外部设备都进行了某些限制,所以目前内部租赁公司是企业的一种保护性租赁方式,不是真正的市场化租赁机制,随着项目法施工制度的完善、社会租赁市场的规范,内部租赁公司会逐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
(3)租金回收困难,内部租赁公司经营介素昂一般从财务上空对空走账,租赁公司很难收到现金,经常会出现现金流断链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租赁公司的发展。今后公司应从政策上进行调控,督促各承租单位及时上交租金。
(4)人员服务意识和质量有待加强,租赁公司员工均为企业的在册职工,受传统管理惯性的影响,没有彻底理解执行租赁公司“急项目所急、想项目所想、满足项目需求”的经营理念,加大对司助人员服务质量态度的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督促司助人员全心全意服务好承租项目。
5.小结
实践表明,只有按照市场价值规律对设备进行商品化管理才能真正做到用好现量,盘活存量,优化设备配置。实行设备租赁是大势所趋,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卢振龙.施工企业内部设备租赁模式探讨.市场论坛,2006,(04)
熊世林.国外工程项目工程机械管理经验.湖南交通科技,1999,(02).
徐大平.发展筑路机械租赁改革公路施工企业筑路机械管理机制的设想.公路交通技术,2004,(05).
赵福仁,刘亚坤,蔡明向.公路工程养护机械租赁管理发展趋势的探讨.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03).
郝治平.施工项目管理中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4,(05).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