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1586 次点击
介绍了当前弱电管理与安全管理脱节,管理缺乏依据和手段的现状,分析了弱电管理在制度、体系和管理手段上与强电相比存在的差距,针对现阶段的弱电管理,提出了规章建制,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等几方面的建议。
电力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业内将通信、自动化专业统称为弱电专业,随着电网的飞速发展,电网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电网的运行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弱电系统的安全对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但目前对弱电专业的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实际运作中,照搬强电专业的管理模式不切合实际,但任由弱电管理处于无序状态也非良策,这会给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带来困惑。
1目前弱电管理的现状
强电系统屡禁不绝的事故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相继出台,管理举措不断推出。但是,这些措施大多数针对强电系统,对弱电领域还存在许多未能覆盖之处。
1.1规章制度未及时跟进
随着新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称《安规》)、《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简称《事故调规》)的执行,1983年由原省电力工业局编制的《通信安规》及1999年由省公司制订的《通信管理规程》中出现了许多与《安规》不符甚至相抵触之处,例如对事故的定义,通信规程方面的标准明显低于《事故调规》;对高压、低压的界定,《通信安规》与《安规》不同;《通信安规》对户外设备对地距离要求在1.3m以上,《安规》则规定所有户外设备对地距离必须在2.5m以上;《通信安规》中只规定牵涉到电气连接部分的工作必须开工作票,而对通信专用机房内的设备检修未作必须开工作票的要求,但目前一系列规章制度已明确严禁无票作业,却未制订符合通信检修要求的相关规定,也没有“通信检修工作票”的格式规定及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无所适从之感。
而自动化部分有关安全规定及专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更足少之又少,目前只是从强电管理规定及其它规定中选取了极少的相关规定,套用在自动化专业中。比如对设备运行水平的要求,是在《无人值班站管理规定》中找到相关内容的。而对运行率的要求则还是《创一流企业》中规定的。不同的规定对自动化设备运行指标的要求也不一致,比如《创一流企业标准》对自动化设备运行指标的要求明显低于省中调及《调度系统安全性评价查评细则》的要求;对消缺及故障检修时间的规定,自动化专业方面未作规定,目前是套用通信专业的有关规定。
1.2管理体系滞后
通信、自动化专业管理工作目前基本上由班组负责,即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人员均由专业人员承担,这必然给专业管理的规范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也给系统运行状况的评价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平心而论,很少有人能坦然承认自己在工作出现的失误和在专业维护水平上的不足。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不能强求专业人员完全彻底公正地自我评价。因此,运行管理与维护集于一身,使员工对自身的技能评估产生局限,不利于对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也使专业人员对今后工作中需要的改进方面缺乏清醒的认识。
1.3专业管理缺乏手段
安全生产管理提倡“预防为主”,要求对各生产环节达到可控、能控。弱电设备不同于强电设备的地方在于: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相对较为直观、可监视,而弱电设备高度集成化的特性,使得计算机系统运行,特别是软件运行具有较多的不可控性,也使得弱电设备的运行状况难于监测。目前,随着电网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无人值班站投运,电网监控行使职权,通信、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多了一层监视、管理环节,但这层环节基本上处于管理系统的末端,即只起到结果监视的作用,对于过程管理的作用明显不足。
1.4设备管理缺少依据
(1)强电系统对设备的管理有一整套评价依据如《设备评级标准》等,但至目前为止,对通信、自动化设备的评级、分类标准仍未出台。
(2)设备的使用年限问题。强电设备不仅对设备使用年限作了明确规定,且对设备损坏、老化的确认提供了各方面的技术参数要求。而弱电设备却没有明确标准,虽然目前已有电子产品使用年限的相关标准,但通信、自动化设备的全天24h的运行特性决定了通信,自动化设备不同于一般的电子产品,其使用年限、老化程度需要有确定的标准。
(3)设备大修预试、大修周期等问题。强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