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设备零缺陷管理经验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0186 次点击
摘要:设备零缺陷管理工作在上海市电力公司范围内已开展了多年,从零缺陷设备概念的提出,进一步明确设备缺陷性质及消缺要求,坚持设备缺陷及时发现、应消即消、消必消好、控制源头等指导思想,强化缺陷处理的过程管理,缺陷处理环节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闭环,把零缺陷设备管理作为确保设备健康状况的重要保证措施。
1专业管理目标:
1.1企业战略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公司作为创国际一流供电企业,为了进一步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现实需要,电网设备必须保持安全、可靠地运行,设备运行管理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检测和管理手段,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维护;
1.2目标描述:
设备零缺陷运行的定义,即设备缺陷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完毕,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况。设备零缺陷管理目标是尽快地发现缺陷、正确地缺陷定性和及时地消除缺陷,控制缺陷管理的全过程,确保运行设备处于健康状况;
1.3专业管理的范围:
设备零缺陷管理覆盖了一次变电、线路、电缆设备、二次及自动化设备、五防设备等缺陷管理,缺陷处理强化回路设备的综合性消缺处理;
1.4专业管理的企业文化:
设备零缺陷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及时发现,应消即消,消必消好,控制源头”,强化缺陷处理的过程管理是做好设备缺陷管理的保证;缺陷处理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闭环;设备缺陷处理的全过程必须利用公司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闭环管理,通过定期的缺陷管理自动评价;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把零缺陷设备管理作为确保设备健康状况的重要保证措施。
1.5指标体系:
设备缺陷定性正确率(设备缺陷分紧急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不同性质的设备缺陷处理率;
设备结合停电消缺率。
1.6指标的最佳值:
l紧急缺陷处理率100%
l重要缺陷处理率100%
l一般缺陷处理率75%
l设备结合停电消缺率100%
l设备缺陷发现数/设备缺陷发生数=1
1.7其它
建立健全设备缺陷分类定性汇编,及时进行内容完整、准确的修订工作,充分考虑新设备应用、新的运行情况出现及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等;
各单位生产部门每月对本部门缺陷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分析,每年7月、1月进行总结,分析的重点是频发性缺陷产生的原因,必要时经单位技术主管领导批准,上报相应的技术改造项目。
2专业管理的工作流程
2.1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
各级单位运行总工为负责人,设备运行部门和检修部门作为具体执行部门,设备运行主管、检修主管、设备运行人员、检修维护人员执行设备零缺陷管理的具体工作;
2.2流程图
运行人员发现缺陷――技术人员现场确认――运行专职填写缺陷单定性、提出解决方案――检修维护人员进行停电(或带电)消缺处理――运行人员进行验收、通过――缺陷单闭环;
详见附图。
2.3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结合设备巡检、电系操作等工作,各专业运行人员运用有效的检测手段,根据设备现场运行情况缺陷分类要求,及时发现各类缺陷,并经过班组技术负责人复核,填报缺陷单至设备运行管理部门;
设备运行管理部门进一步确认缺陷性质,并提出处理意见交检修部门,若是重要、紧急缺陷需按规定同时上报运行总工;
根据设备缺陷定性情况,检修部门及时安排进行消缺处理,设备运行部门负责派相关人员进行现场验收,确认设备缺陷完全消除后,进行缺陷单闭环;
若因客观原因未完全消除的设备缺陷,应由验收人员填报转性缺陷,更新纳入缺陷管理流程。
2.4关键节点说明
强化缺陷处理的过程管理是做好缺陷管理的保证,缺陷处理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闭环。
设备缺陷的正确定性是消缺时限长短的重要依据,如紧急缺陷必须24小时内处理、重要缺陷必须7天内处理、一般缺陷结合检修或停电处理;但由于电网运行方式或其他特殊情况的限制,暂无停电处理可能的重要缺陷,经本单位技术主管领导批准后可适当延长时限,但在此期间必须安排缺陷的跟踪检查或采取临时措施,以免发展为紧急缺陷。
对消缺处理方案的完善性、正确性是设备完全消缺的重要保证;消缺方案的完善性体现在综合考虑各专业在同一电气回路中的缺陷处理安排,消缺方案的正确性体现在对设备缺陷起因可能情况的正确判断,这些都是提高设备可靠性、增加设备可用系数的重要工作;
2.5岗位设置说明
设备缺陷管理作为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专业运行管理专职、设备运行人员具体落实设备缺陷的技术管理工作;
2.6岗位人员能力说明
设备运行人员及运行管理专职要熟悉掌握所辖设备的运行特点、缺陷发生征象及缺陷定性要求,能够按照缺陷管理流程要求进行管理,运行管理专职要有一定的分析汇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7节点工作的做法描述
结合现场设备巡检、操作等工作,专业运行人员运用常规的外观检查、监测信号检查、经验检查方法(如:异常声响、气味、温度等)以及积极运用红外测温、激光检漏、紫外检测等先进手段,开展有效地判别设备健康运行状态的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并落实安排消缺;
2.8记录形式
以一定的格式记录在设备缺陷记录单中,可以是书面的或电子版本的,最终将在公司统一的生产输配电信息管理系统(简称GIS)中进行闭环信息管理。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