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容器生产的安全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5750 次点击
摘要:做好化工容器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有组织保证。化工企业使用中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对化工容器进行动火检修时,应做好完善的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化工企业;化工容器生产;安全管理;化工事故
化工企业设置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化工容器的技术管理和安全监察工作,能从组织上保证做好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但全面掌握容器的情况,摸清容器的使用规律,防止发生化工事故,还应该从安全使用、动火检修等其它更多角度去认真对待。
一、化工容器使用中的安全须知
机械行业难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生产工作安全、顺利、高效地进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最为重要的,当然还要建立一套周全的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通过学习、交流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一)安全用电
化工容器的车间内电缆、导线等随处可见,安全用电在生产过程中占第一位。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等标准,用电器须由安全员、电工集中管理,配电箱由组长负责,线路须定期检修,不合格的用电器导线等一律及时更换,做到规范化用电。同时,进行工程检修、安装也须首先取得用电票证。
(二)安全用气
氧气、乙炔气、液化气、氩气等是机械生产中的必备品。安全用气要先做到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分区、分类存放各种气瓶,皮管的质量、长度要达标,钢瓶表阀要定期校验。化工容器每次操作以后,切记闭紧气阀,绝对不能马虎对待。
(三)安全操作
机械加工、操作的环节范围涉及较大,生产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各种机床均须依照规定安装必要的防护罩、防护栏栅联锁装置、自停装置等。每次操作设备之前,从细节人手,必须先检查设备、器械是否完好,比如,行车钢丝绳和吊钩是否牢靠,锤头是否翻边,其中的楔铁是否松动。而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工人应协调配合,互相在语言、手势上达到默契,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机械伤害事故。
(四)管理周详
机械设备在管理上必须全面、详尽。在机械生产中,谨记合理、分区存放各种工具和设备,做到使用方便,且防止误操作、误伤。针对危险设备和危险操作区,必须加上警示标志或警铃,慎防发生事故。
(五)劳保齐全
对员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其安全责任感。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每个员工均须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后方能上岗工作。此外,企业要加大对劳保资金的投入,切实实现安全生产——高效生产一经济效益提高一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的良性循环链条。
(六)安全台帐齐全
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工作区域负责制,并将此制度落实到实处,在企业内部划清职责,增强所有干部及普通员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以具体的责任制度和详细的应急处理措施,做到防消结合。
二、化工容器动火检修中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
大多数化工容器所用的化工物料都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点。在对化工容器检修之前,如果不能彻底处理残留可燃性物质和爆炸性混合物,在施焊作业过程中便极易因其燃烧爆炸,造成发生火灾、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甚至还带来窒息、中毒、对呼吸系统影响等职业性危害。因此,做好做足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一)置换处理
氯气中含氢气、氢气中含氧气均会增加爆炸的危险性,若在爆炸性混合物中增加惰性气体量,混合物则不会发生爆炸,其原因在于在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后,可燃物分子与氧分子被隔离开来,彼此间存在不燃的“障碍物”。所以,动火检修前须进行置换处理,即用惰性气体置换容器内的可燃爆物料,其正确方法是先用氮气置换出可燃气体,再用空气置换出氮气,使容器内含氧量达到18%-21%的标准含量。
此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化工容器进行蒸汽吹扫。因为盛装物料的不同,化工容器长期使用后,其内壁尤其是各连接处往往出现大量污垢,容器内表面的积垢上则容易吸附有可燃、易燃介质,因温差和压力变化的缘故,可燃气体陆续散发出来,便会因其动火条件的变化,此时需进一步用蒸汽吹扫。在蒸汽吹扫时,要避免时间过短,否则即使吹扫后取样合格,但一段时间后,残留物仍会继续蒸发而产生可燃蒸汽达到爆炸范围的结果。
(二)保持通风
化工容器内应该有足够的氧气,为做到这一点,则须把容器的人孔、手孔全部打开,使之保持自然通风状态或采用机械通风,但切勿用氧气做通风手段。
(三)系统隔离
一个化工容器设备常有多处通过管道跟其它设备相连,其中常开的一些阀门容易在阀门处沉积杂物或因腐蚀导致阀门不能关严,进而产生内漏,致使本已吹扫干净的容器又出现可燃物。进行系统隔离时,一般是用盲板把与之连接的进出管路截断,使之与生产的部分完全隔离,此时要注意:盲板须密封性良好,严密不漏气;盲板要有足够的强度,符合生产工艺条件要求;依照物料性质,应满足防腐要求;拆卸与容器相连的—段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