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全生产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688 次点击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施工的特点,井根据建筑施工特点阐述7在施工中对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提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预防措施,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安全事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和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垒和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然而近期全国各地特大安全事故频发。这些事故不但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作为安全事故多发的建筑施工行业,应引起高度重视,吸取血的教训,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笔者就自身工作经历,谈谈施工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一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施工的特点
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事故。
1、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决定建筑安全问题的不断变化。建筑功能和工艺方法也同样是多样的,应该说建筑产品没有完全相同的。建造不同的建筑产品,对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防护用品、施工技术等有不同的要求,而且建筑现场环境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别决定了建设过程中总会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
2、公司与项目部的分离,致使公司的安全措施并不能在项目部得到充分的落实。通常上级公司与项目部分离,这种分离使得现场安垒管理的责任,更多的由项目部来承担,但是,由于项目的临时性和建筑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经济压力也相应增大,公司的安全措施被忽视,并不能在项目上得到充分的落实。
3、传统质量、进度、投资三目标对安全生产形成一定压力,这种传统目标只强调结果(即工期、成本、质量)而不管过程,而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就在过程之中。当限制了前面的三个目标时,对安全生产管理必然带来很大的不利。
4、建筑工程的流水施工,使得施工班组需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与其他工业不同,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如混凝土的浇注、刚结构焊接、土方搬运等每一个工序都可以使得工地现场在一夜之间变得完全不同。因此,建设过程中的周边环境、作业条件、施工技术等都是不断发生变化,包含着较高的风险,而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往往是落后于施工过程。
5、多个建设主体的存在及其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较高。工程建设的责任单位有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及施工等诸多单位,由于成本、数据、要求、监察等已形成格局,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施工现场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服从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垒生产管理。建筑安全虽然是由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但其他责任单位也都影响建筑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世界各地的建筑业都主要推行分包程序,包括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这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经济体系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在向各个行业延伸,在加上现在施工企业队伍、人员是全国流动的,就使得施工现场的人员经常发生变化,而且施工人员属于不同的分包单位,有着不同的管理措施和安垒文化。
6、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建筑业生产过程劳动技术含量低,劳动、资本密集。建筑业生产过程的低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普遍较低。而建筑业又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人与施工单位间的短期雇佣关系,造成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培训严重不足,使得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其中就蕴涵着不安全行为。
7、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等,以及施工作业人员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劳动对象体积规模大,工人围绕对象工作,劳动工具粗笨,工作环境不固定,危险源防不胜防。同时,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事故。
综合上述,人的不安全行、环境及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消除或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环境及物的不安全状态来防止事故发生。
二、搞好安全生产的建议
1、安全需要投资,安全也具有成本。用于安全方面投资的直接效益是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尤其是当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时候,这方面的投资带来的效益往往比直接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更好。
2、导致事故的原因经常不止一个,但事故、职业病基本上都是能够避免的。事故通常是由于缺乏控制造成的,虽然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经常是人为因素或者机械的故障,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组织管理的失误。成功的安全管理政策一般都会强调对人和技术的有效控制,着眼于通过组织结构和工作系统的设计模式开发人力资源,减少个人能力限制和不可靠性造成的影响。
3、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在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质量管理的成功往往是由于组织全面管理的成功,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成绩。其重点在于“对质量的管理”而不是“对废品的检查”。同样,安全管理的重点也应该是“对安全的管理”而不是“对事故的调查”。采用这一方法,将其应用于安全管理并且将安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的一部分的承包商和项目部,达到很高的安全水平。
4、对于危险源的控制方法,可以采取分级控制的方法。低度风险的危险源,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和日常检查的办法进行控制。中、高度风险的危险源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加强现场监控的办法进行监控。
5、安全教育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控制事故,首先是通过技术手段,通过信息交流方式告知作业人员危险的存在或发生;其次则是要求人在感知到有关信息后,正确理解信息的意义,即何种危险发生或存在,该危险对人会有何种伤害,以及有无必要采取措施和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好坏,是一个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由于安全事故隐患和整改措施,涉及面广,包括计划问题、设计及施工技术问题、财务经费的安排问题、材料供应与运输问题,这些光靠安全检查部门是无法协调解决的,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和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依靠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所以,企业各级领导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奖惩严明并充分发挥企业全员的主动性,制订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让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都协调动作,企业才能走出安全生产管理的误区,才能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转变。
7、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终端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什么是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简单地说,就是:一级抓给一级看,上级落实好给下级看。怎么抓?一抓制度本身的刚性,奖有章,罚无序;二抓榜样的示范作用,上级按照本级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求抓好职责的落实,抓好典型,示范给下级看,下级再对照上级对本级的安全职责要求抓好自身应该遵循的安全制度落实,示范给再下一级看,环环相扣,不掉链子,不会脱节,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终端责任制得到落实,安全管理处于有序可控状态。
8、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对玩忽职守、把关不严,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严重损害者,舍得“挥泪斩马谡”。对事故相关责任人处罚过轻或免予处罚,不仅是对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我否定,也是对企业声誉和形象的自我否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了巨大的潜在隐患。
结束语
安全生产事关施工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事关员工家庭幸福和企业内部和谐稳定,是施工企业能否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深刻认识企业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类安全隐患,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是企业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