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探析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1514 次点击
摘要:煤炭企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与其他行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研究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
煤炭企业作为国家能源工业的骨干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低迷徘徊,国有煤炭企业的经营者深刻认识到:只有彻底摒弃计划经济下重产量、轻效益,重规模、轻投入的产业弊端,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重效益、集约化经营机制,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一、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
煤炭企业属于地下开采业,成本构成复杂且变化大,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特殊性。
(一)成本管理的系统性。煤炭企业把原煤从地下采出再销售到用户手中,历经采、掘、机、运、通、装、拉、翻、选、洗、销等多个生产流通环节,每个环节自成系统。每个系统的成本计算,采用全部成本法,即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由于各个系统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的类型和工作性质不同,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在项目和核算上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必须从各个系统的生产特点、生产组织方式和管理要求出发,建立起不同的成本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管理工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本管理的有的放矢。
(二)成本管理的波动性。自主的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独立地根据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及时调节自身的生产和经营,达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和资源优化的目的,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煤炭企业是在自然条件下获取自身利润空间,受地质赋存条件、采场生产状况、设备技术指数优劣及服务水平、职工综合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其生产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波动性的。如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取值,就要在成本管理上综合市场、自然及现场作业的实际条件,围绕降成增效这一目标,制定灵活机动的成本管理工作机制。
(三)成本管理的空效性。即从空间的对比中获取成本管理的依据。
1、横向对比。煤炭企业应以同行业先进成本指标为依据,以同行业先进成本管理经验为指导,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在不断向同行业先进成本指标和成本管理制度靠近中,提高自身管理工作水平。
2、纵向对比。以历史同期成本指标的原始数条件,确定开源节流渠道,调整本年同期成本指标和定额,形成滚动修订、阶梯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成本管理的时效性。即从时间的约束中,获取低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效果。
1、短期机会成本、增量成本和沉没成本分析法。如寒冷地区露天矿冬季增产。企业利用机会成本分析,冬季生产成本高,以高投入实现增产,得到的是正的边际成本,因此是不可取的。
2、长期社会成本分析法。企业在进行成本投入预算时,不仅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投入的成本,还应考虑整个社会今后为此付出的代价,即外在成本。如,矿办小煤窑破坏国有井田、淹没主矿井及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带来的负担等。
二、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体系健全,但核心不突出,落实不全面。许多国有煤炭企业从成立到现在的公司制运作,经过了几十年的历史,在几代人的艰辛努力下,从低谷走向辉煌,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体系,从生产经营到党建、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各种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非常健全,面面俱到,但核心不突出。由于煤炭企业品种单一,资源不可再生,资金积累渠道单一,其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降低产品成本,增加资金积累,包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文化成本。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要做到全面完整,有时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执行不全面,又会危及到企业本身的利益,甚至生死存亡。国有煤炭企业在成本费用控制方面,不仅在生产环节,而且在文化成本支出方面都存在着片面性。
(二)职工培训成本支出不少,但收效不明显。抓好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使职工在理论上有新的发展,实践上有新的创造。煤炭企业职工的文化结构思想意识参差不齐,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非常重要。财务制度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就是要求企业对这方面进行投入。现实中煤炭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超支金额很大,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比如,安全培训一期又一期,却经常付之东流,许多安全员参加过多期的安全培训,但真正能站在讲台上给井下从事一、二线工作的工人进行培训的微乎其微。每年的岗前培训或者平常的安全培训都是几位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自己在培训。另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支出大都只花在文凭上,有的甚至连专业都不对口,而对专业技术业务培训也特别少,公司召集专业人员举行大型的专业技术讲座更是少见。
(三)以“标”代“管”现象经常存在,成本费用降幅不大。煤炭企业对工程施工、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也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体制,但真正对成本费用的影响不明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工程招投标结束后,跟踪监督管理不到位,出现以“标”代“管”现象,不是因“质量问题”复建,就是“工作面复杂”作单价调整,从而造成重新投入,增加了费用支出,直接费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
2、许多的招投标都采取议标形式,没有向社会公开招标、举牌招标,出现暗箱操作。
3、招投标抵押金非常统一,没有因标的物数量、价值、完成期限进行确定,从而出现工程作业缓慢,供货不及时,甚至出现就是取消抵押金也不作业、不供货的怪现象。有的质量规格问题很多,造成生产单位材料更新更换频繁,造成成本上升。
(四)地面监督面面俱到,疏而不漏,井下监督松懈不到位。监督就是控制。许多人都说监督是财务审计人员和纪检人员的事,笔者认为未必。有位企业家说过,监督要重点放在生产环节上,体现在财务的账本上。这就是说,产品成本就要在生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最后的效果要在财务的利润上得到真正体现。煤炭企业虽然对地面的监督非常全面,但对井下监督却不是这样。比如,矿井每年都投入较大的进尺费用,万吨掘进率非常高,这说明其中无效进尺量不少,无效进尺没有一个考核比例,对技术员的考核力度也不大。另外,从工作面布置到验收结算几乎由一个部门说了算,许多工作内容的增加、单价的提高,经集体研究决定较少,个人行为较多,这些都缺乏严格的监督,需要建立完整的监督控制体系。
(五)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造成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企业不是生存于真空之中,每个企业都与整个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社会的不正之风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万事用钱开道”,这方面的支出难以据实列支,乱挤成本,造成成本费用剧增,从而增加了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难度。另外,资产使用率低,大型设备更新投入大,节能降耗体制不健全,也对企业的成本费用造成很大的影响。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