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及管理对策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6498 次点击
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的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管好、用好、经营好固定资产并使其不断增值,已经成为所有固定资产管理与经营人员必须认真思考的责任。基于企业实际,结合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情况及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本文第一部分先分析固定资产流失含义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流失状况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针对固定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减少我国固定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堵塞固定资产流失的漏洞。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流失管理
1.前言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与效益发挥着基础作用。固定资产决定着企业将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将要运用什么技术,将要进入哪个市场等等,从而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固定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固定资产的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500-700亿元。固定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为困忧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已经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固定资产流失的涵义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1固定资产流失的涵义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指同时具备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③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
所谓固定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固定资产产权、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固定资产毁损、漏评固定资产价值、使资产消失的形式形成的流失。固定资产的流失可以分为有形流失和无形流失两大类。
(1)固定资产的有形流失
固定资产的有形流失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据有关专家对一些地区的调研,有形流失主要有明流失和暗流失两种。明流失主要是以各种名义和形式出售国有小型企业、商业企业、第三产业等,名曰卖,实际是送,或者半卖半送,把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暗流失包括资产评估流失,非经营性资产扣除流失,各种冲销流失以及“出卖”时根本收不到钱的流失等。这种固定资产的有形流失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
(2)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
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是由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磨损)引起的。目前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还未像有形流失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是造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使用率、资金利税率乃到总体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把固定资产的磨损区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大类。其中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可区分为使用磨损和自然力磨损两部分。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归结起来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效率更高的劳动资料(固定资产)不断出现,使得旧的劳动资料尽管使用寿命还未到期,使用价值仍然完好,然而其价值大幅度贬值,这就是固定资产的无形磨损。
由于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空档往往形成管理上的漏洞,以及固有的思维定势造成的固定资产的闲置,超需要的重复购置,还有一些在对外经济关系中不断受骗上当“交学费”等,这些都是形成固定资产无形流失的重要根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固定资产的无形流失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2.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表明一个企业基本实力的主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配置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乃至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以及对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再流失和各种流失现象的再蔓延有着重大意义。具体表现为: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证国有固定资产的完整及保值增值水平,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的经济效益。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在不增或少增投资的情况下,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降低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纯收入和国家的财政收入,又可节约国家资金。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国民经济在合理的资源配置条件下,提高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和各种流失现象再蔓延的有力保证。
3.固定资产流失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固定资产流失已成本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严重障碍。为了做好防缺堵漏工作,我们必须首先对流失情况进行分析。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流失的形式及渠道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决策失误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固定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主要是“区域利益”作祟,重复建设,盲目引进,使整个工厂,整个生产线长期闲置的事例较为普遍。目前大多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其次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9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想;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罢拖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至此,在许多新投资项目中,有的地方或部门盲目追求高速度,在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时,就草率决策投资上马,最后达不到预定的效果,造成投资无效,致使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浪费或不能使用,有的即使能投入使用,也仅能创造微薄效益,长期收不抵支。如某工厂投资2000万元建成的生产设备,其利用率仅为13%,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万元。
(2)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固定资产的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固定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将固定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高值固定资产低估。
(3)产权变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流失
全民企业办集体时,有的单位将全民企业的机器或设备、车辆等以支持集体企业的发展为名,无偿划转给集体企业长期使用,久而久之,随着企业负责人的不断更换,逐渐无人关心其产权关系,固定资产先由国有变为集体占用,再无人去收回或不能收回,导致固定资产丢失或变为个人所有。
(4)固定资产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闲置、损坏导致的流失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重要。因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优劣,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只注重完成考核指标,不严格执行设备修理计划,少修甚至不修,出现了拼设备,保产量,保利润的短期行为,从而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寿命和应有的能力,再加上设备操作工人熟练程度不够,而使大量的生产设备闲置下来,形成大量的资产浪费。
对于未使用的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也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有的企业将设备露天存放,风吹雨淋、部分机体锈蚀、零件受损、有的设备甚至丢失,其损失显而易见。
(5)固定资产超期服役现象严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企业由于产销不对路或三角债问题致使资金紧张,没有财力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导致已经提完折旧到了报废期的固定资产仍在使用。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由于无形损耗等经济原因的存在,为了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企业应在期末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减值。然而在实际中,企业固定资产减值金额的确定存在很大的自由空间,往往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6)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导致的流失
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帐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核对,但有的企业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固定资产帐与实物不符,这样极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