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TnPM管理理念为引领 探索设备管理新模式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406 次点击
一、推行5S模式,实现设备全员管理
1.加强学习,提高设备管理起点
第三采油厂多次外派人员学习和参观先进企业,组织观看现场管理课
件,并围绕如何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确保设备修保质量、营造全员管理氛围开展大讨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从设备使用现场和维修现场入手推进5S管理。
2.严抓细节,全面实施5S管理
一是对设备使用场所和维修场所的污染源进行治理,查找源头,清除污物;二是对维护维修的机具、用具、消防器材、工作台、大小工具柜等进行整理,合理摆放,设置专责牌,实行定置管理;三是对工具、用具、设备、房间、场地进行彻底清扫,达到“物见本色、地见原色”;四是设备维修现场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维修过程中配件要达到“两不见天、三不落地”的标准,实现规格化、清洁化;五是加强技术学习,提高工作标准,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员工素质。
3.严查细评,落实整改问题
基层队干部每天对照工作标准和要求逐点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要求责任人立即整改,并进行奖金考核。同时,强化每周、每月的检查和5S考评,促进TnPM管理活动的开展,使油田设备管理逐步向迈进。
二、发挥“四站”作用,实现设备全面管理
1.强化车辆回场检查站功能,充分发挥“体检中心”作用
在全厂拥有车辆50台以上的单位建立各自的回场检查站,负责本单位车辆的回场检查、月度检查及修前鉴定等工作;车辆未达到50台的单位由厂主管部门指定回场检查站。回场检查站起到了监督和督促作用,确保了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强化了日常维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效消除了车辆安全隐患;并为预防性修理提供了依据,避免了盲目性。
2.强化保养站功能,切实发挥
“保健医生”作用一方面要求各单位在回场检查站进行车辆小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一方面作业大队、特车大队利用自己的保养站积极开展内修,建立内修质量考核制度,对存在技术故障的修理项目建立《点课程案例》,便于开展技术培训。
3.强化状态监测站功能,积极发挥“疾病防疫”作用
建立了注水泵状态监测站,每月对运行中的注水泵机组的温度、转速、效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变事后维修为事前防护保养,有效避免故障的进一步恶化,实现了定期修理与预知修理的结合与补充,起到了预防作用,降低了维修费用和生产消耗。
4.强化润滑油站(库)功能,严格控制“周身血液”质量
各采油矿利用材料库建立润滑油库房,实行分类保管;专业设备集中单位建立相应润滑油站,安排专人负责发放、保管。同时,厂物资管理部严把润滑油的选型关,从源头上保证油品质量;厂质量安全环保部严把润滑油的验收关,经大庆油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合格后方可准许发放使用;财务资产部严把在用润滑油的化验监督关,单台车辆两月一次送样化验率达到100%,油样理化指标检验率达到100%,不合格润滑油得到及时更换,形成了环环相扣、人人负责、人人监督的局面。
三、完善监督机制,实现设备全程管理
1.建立检查监督机制,确保设备完好高效运行
一是坚持设备操作手例保检查与“三检制”有机结合。各单位先后制作并发放了《油田设备操作维修应知应会》、《车辆巡回检查点卡》,引导设备操作手勤检查、勤保养,督促操作人员落实例保检查与“出车前、运行中、收车后”三检制度。二是坚持设备回场检查与问题整改跟踪相结合。按照公司《设备巡回检查点项》的标准要求,统一规范回场检查站设施配备、检查流程、检查计划,强化岗位人员责任制、问题整改通知单的执行和落实,确保问题整改情况复查跟踪到位。三是坚持定期检查与经济考核相结合。按照公司定期检查制度要求,小队每月检查一次,矿大队每季检查一次,厂半年检查一次,将检查出的问题与经济考核紧密挂钩,矿大队进行月度经营考核,厂进行季度复合指标考核,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促进设备的完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