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巡检预测维修技术的起点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7364 次点击
1预测维修技术的提出
华能南通电厂一、二期工程引进4台350MW国外机组,从总体而言,其技术性能是一流的。但是,设备管理仍是国内普遍采用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故障后维修)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有以下弊病:①为了防止非计划停机而进行过量维修,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体现在各专业大、小修项目安排上都力求面面俱到,检修的许多项目都是前一次检修的翻版;②由于对设备状况缺乏动态掌握,检修中不能突出重点,有些有隐患的设备反而没有得到充分而彻底的检修。具体表现在有时小修结束没几天,有的设备又要检修;③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强迫停运设备的抢修工作往往直接影响机组的发电量和安全运行。因此,必须探索和采用另一种更为科学的检修模式,即预测维修模式势在必行。这种模式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测量机器状态,预测维修需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修必修”,从而控制维修总费用和对正常生产过程的破坏。
2设备巡检是预测维修技术的基础工作
要实现两种模式之间的转变,关键就是“预测”。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预测”的最基本、最具体的工作就是设备巡检。电厂的设备种类十分繁杂,特性各不相同,想搞出一个通用的巡检模式,恐怕既不现实也不必要。因此要成功地搞好巡检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各类设备个体特性的分析及研究,只有搞清各类设备的特殊性,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合实际的巡检内容和标准。
3巡检过程的实施
3.1建立设备可靠运行的模型
以马达为例,马达可靠运行的技术参数有前后轴承的声音、温度、振动值、密封情况,定子绕组的电流、温度、通风冷却情况等。把上述参数构成的马达特征模型表格化,再加上巡检负责人、巡检日期、设备名称等内容,就构成了一张马达设备点检表。这张点检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用各种参数量化马达的运行状况,这比纯粹用定性的方法更科学、更规范。使用点检表后,要求巡检人员不只是停留在以往的看、听、摸上,而且要求带上如钳形电流表、红外线测温仪、测振仪等测量仪器去一个个测量,这样就把巡检人员的工作量化了,同时大大提高了巡检人的责任心和巡检质量,做到标准化,减少了因巡检人个体差别造成的判断误差。所以,建一张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巡检表是进行设备预测的关键。
3.2数据采集
巡检的过程就是采集数据的过程。当然,一些不能量化的东西还要靠巡检人的认真检查,作出定性的判断并如实反映在巡检表上。
3.3数据分析
巡检结束后,要对巡检表记录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由于建立了巡检台帐,所以不但要分析当天的数据,还要和历史数据进行比较,看趋势,以便分析和查找可能存在的故障。
3.4可靠性评价及对策
对个体设备进行全面分析之后,作出一个适当的评价,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根据不同的评价大体上有3种不同的对策:马上安排检修;继续跟踪分析一段时间;到下一个机组检修或小修周期中再彻底检查。
4巡检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4.1巡检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巡检工作一定要制度化,一定要积累数据。对各类设备一定要安排好合理的巡检频率,要坚持普检和点检相结合。仍以马达为例,坚持每周全面巡检一次,重要的、大容量的马达则坚持每天点检一遍,而且普检和点检在内容上有所不同。要考虑矛盾的特殊性,做到有针对性,有侧重,否则很容易走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失去预测设备故障的初衷。
4.2巡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专业内部及不同专业之间的设备差异很大,有的故障在巡检时很难发现,如开关拒动、保护失灵等。有的设备没有故障时一切正常,一有故障则迅速发展,即产生没有预兆的瞬间故障,如电磁阀线圈烧坏等。要不要对和上述设备性质相似的设备进行巡检,要巡检的话如何巡检,是一个存在的问题。总之,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巡检这一预测故障的手段也存在局限性,因此,巡检工作搞好了不等于什么故障都能及时预测了。另外,尤其从几年来巡检实绩来看,巡检能及时发现并排除许多隐患,对设备检修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但未能根除故障。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