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烟厂“十五”技改后设备管理的浅略研究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1271 次点击
劳动创造了人,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在于人会使用工具劳动。一定程度上说,劳动工具及其使用水平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当今社会,技术不断更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全球性生存竞争中领先,就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制造和使用新设备来为自己服务,壮大实力。同样,一个企业集团要在世界大赛中领先,就需要不断改造装备,更好地使用管理好设备,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其中的设备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关键、效果显著的具体手段,在全球各国一直是得到关注和长期研究。围绕这一主题,全球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长期的运用研究工作。
目前,普遍认为设备管理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初的事后维修阶段、计划维修和预防维修段、设备的综合维修阶段。国际上目前比较流行的设备管理学说、方法有:英国的设备综合管理学、美国的后勤学、日本的全员维修、前苏联的设备计划预修制。
我国设备维修主要经历了:初创阶段(1949-1958)、曲折阶段(1958-1976)、振兴阶段(1977年以后)。
设备管理研究工作在全球各国取得实施,英国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设备管理工作展开,设备维修费用降低一半。日本能在战后的废墟中变为经济、技术强国,其根据国情创造的全员维修的设备管理体制发挥了巨大作用。
因此,设备管理工作研究应该得到极大重视,我国在新形式下更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应该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开展工作。
宏观上,由国家投入人力、物力等,研究国际先进发达国家设备管理经验,结合我国积累的管理方法和现在的国情,制定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来促进我国的设备管理工作飞速发展。微观上,各行业、企业依据国家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方法等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设备管理制度、措施,以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新形式,促进企业发展和管理工作的提高。
下面单就微观的设备管理工作展开论述。以南昌烟厂的设备管理为例,具体论述微观上设备管理工作。
南昌烟厂经历50多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工厂,特别是“十五”技改后,新厂区设备更是处在目前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面对一座现代化的工厂,对我厂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何尽快发挥企业效益,将是全厂干部职工关心的主题,更应该是企业高层面对的重要课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篇主要针对南昌烟厂的设备管理进行浅略的研究。
南昌烟厂50多年的发展,设备管理已经形成一套国内传统的模式,应该说在原有的设备水平下,管理还应该是较好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要求。这得益于老一辈设备管理工作者辛勤工作的结果。通过向老一辈设备管理工作者的学习,结合南昌烟厂的设备管理制度,以及设备管理部门的变革史:设备动力科——设备科与动力科——设备科与动力科加供应科(配件采购),而设备采购一直由技改办负责。南昌烟厂的设备管理也经历了不断完善提高的历史。面对南昌烟厂“七五”直到“十五”技术改造后,设备已进入高度现代化时代,其间南昌烟厂的设备管理也同我国传统设备管理一样显现出他的局限性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对设备的掌握不好产生与生产管理的循环矛盾,迫使设备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设备的维修、抢修上,就设备管理来说是在事后维修。就设备的全程:研究-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更新-报废来说,我们的设备管理主要在维修的一个环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是终日就见维修人员忙,设备管理效果不是很大。
2、由于专卖体制加上计划经济的影响,烟草企业对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缺乏主动权,加上设备管理体制、组织形式造成企业在购买设备时缺乏全面系统地考虑,为以后的设备管理留下隐患。由于我厂管理部门职责分明,不同科室又划归各部门领导。一旦出现信息不流畅,沟通不到位,就不能够将设备技术要求、质量要求、能源消耗、维修费用、维修难度、运行状况及时反映到技改部门,当然这个问题是多向的。有时造成采购的设备不是完全满足要求,包括机台安装调试交接时,有时在各部门间出现扯皮现象,降低设备管理的严谨性。
3、设备综合管理的理念在全厂干部职工的思想中比较淡薄,传统的设备管理观念在我厂干部职工思想中根深蒂固。观念陈旧是制约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
“设备管理当然是设备科的事,与我没有多大关系”这一观念在我厂干部职工思想中流行较广,一致认为比较“合理”。这必然导致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设备管理不能够得到综合管理,造成一遇到设备管理需要各管理部门综合协调时,同级管理部门有时会出现扯皮。
(2)设备管理部门终日工作繁忙,设备管理水平得不到很大提高,常年处于被动、受批评的尴尬地位。
(3)设备使用部门——车间的设备管理无法进入正常运行,产品的产量、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