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设备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2209 次点击
电力企业是典型的设备资产密集型企业,企业资产的绝大部分是设备。电力企业的生产就是围绕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等工作展开。因此,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生产、调度、营销、安全监督等是重点和
核心。无论是在发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还是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中的重点生产管理,生产管理的重点就是设备管理。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其核心思想应该是:监控设备状态,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降低检修时间,延长设备运行时间,使通过设备的安全运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现阶段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由于设备的管理流程涉及到生产计划部、物资采供部、调度所、生产运行部等多个部门,因此,设备的信息流被人为的进行了分段处理。通常,设备的信息分散在多个独立的系统中,首先,在工程计划、生产计划系统中,保存和处理设备的采购计划,采购申请信息;然后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处理设备采购的审批流程;采购回来的设备信息又交给物资管理系统进行检验和进、销、存的管理,同时需要流转到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大的设备由工程管理系统来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由调度管理系统进行新设备的投运;然后才交给生产管理系统进行设备运行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试验管理、设备消缺管理等。最后,设备的停运、变更、转移,又要回到调度系统、物资系统、财务系统进行处理。在这个大的流程处理中,由于由不同的系统完成,可能存在如下的问题:
●由于系统间的独立性,特别是物资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对设备的编码体系完全不同,这样造成系统间互不相识。
●数据存在“同一数据,多处录入”。同样一台设备,从一个系统到另外的系统,需要重新录入设备的基础信息。人为增加工作量。
●由于“同一数据,多处录入”的原因,可能在不同的系统中,信息不一致。同一台设备,从不同的系统查询到的信息不同,造成信息的二意性。
●由于“同一数据,多处录入”,的原因,造成整个企业数据平台上的大量冗余。
●信息流被分段,虽然处理上简化了,但用户在宏观上,不能了解设备的全面貌信息。例如,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对一个设备的缺陷进行分析,但你不清楚它在采购回来时某个技术参数可能偏低,或者安装调试时就有所损坏。
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从设备的产生、存在和消亡的生命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从信息内容来说,是设备从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直到最终报废、拆除的整个过程,对设备信息的跟踪和记录。现有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通常只是关注设备的静态信息和在生产运行时的动态信息,而没有从设备的整个生命过程去关注设备信息流转。基于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是要完成电力企业的设备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项管理工作,借鉴EAM的思想,采用工作流的技术,将设备生命周期内各环节产生的数据流串起来,形成设备从申请采购到报废整个过程的闭环管理,实时的反映企业资产的运行状态,为决策层判断企业的运行情况,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依据,最终达到辅助决策的目标。
如图所示,在设备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中的系统模型中,整个系统是由工作流串起的流程,形成的闭环管理。这个闭环的最终的目标是动态调整和维护整个企业中的每个设备的当前状况和历史变更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反映设备作为企业的主要资产的当前状态,为辅助决策奠定数据仓库。
在设备生命周期闭环的流程中,各处理功能单元有的设备的静态数据和设备的动态数据,每个处理的结果是下个处理节点的输入数据。采用设备主题数据库的设计方法,确保整个流程中各环节的数据唯一性,避免系统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二意性。在设备投运、设备检修、设备试验、设备更换等环节,采用闭环循环的方式,将设备周期中每次发生的变化全部记录在数据库中,为后台的设备状态分析,设备资产评估建立数据仓库。
在每个处理环节中,也是采用工作流的闭环处理模型。因为在每个处理环节中,也需要企业不同角色人员按照不同的权限分别进行处理。
作为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基于设备生命周期闭环管理要求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分析和研究如下的问题:
1.建立全局的设备统一编码体系。编码体系应该覆盖电力企业中的全部设备及其配件,编码体系应该与物资系统的设备编码体系兼容,或者能比较好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