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开发与实现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0662 次点击
一、粮食加工生产线设备的发展
我国粮食加工生产线的发展历经几个阶段:建国前民族资本家所建的粮食加工厂,大多由几台西门子电机拖动整条生产线的全部设备。解放后公私合营的粮食加工厂,其加工工艺和设备装备基本维持过去的水平。自武汉粮食中专学校、无锡轻工学院及郑州粮食学院成立后,相继培养出大量的粮食加工专业人材,使我国粮食加工有了长足的发展。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建立一批,以国产设备为主体的粮食加工生产线。自八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引进国外先进的全套面粉、大米、饲料、油脂加工生产线,或者引进主要设备。原粮食部组织有关单位,对国外的先进粮食加工技术和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国外的某一种设备,在国内都有消化吸收的同类型设备,由此掀起我国粮食加工技术更新和改造的高潮。九十年代以来,各地新建和改建的国产粮食加工生产线,其设备和电器紧密结合,自动化的程度都相当高。
二、粮食加工生产线设备的特点
概括地说,面粉、大米、饲料、油脂加工生产线,不论是进口还是国产设备都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大,生产规模大,消耗原料多,劳动生产率高、创产值大等特点,是一种生产效率较高的生产组织形式。
2、它由许多的设备、电器、气控元件,按照先进加工工艺技术的需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自动化程度高、相互之间联系紧密。设备三班二十四小时连续运转。某台设备或某个元件发生故障,将导致全线或某一工艺段停产。
3、生产线上虽然操作简单工人少,但是设备管理和维修的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加大。所以要保证全部设备和电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就必须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严格执行设备的计划预修制度。
面粉、大米、饲料、油脂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虽不同,但都需要从维修工程技术、维修经济费用、维修组织管理三个方面,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延长使用寿命目的。
三、粮食企业设备管理的现状
我国粮食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大都仍然采取手工填写卡片、表格,帐本登记的方式,这不利于设备信息的收集、分类、查询和统计。有些粮食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虽然已经利用ExceL或Lotus1-2-3电子表格软件,处理设备管理的某些方面的信息,但是没有把设备管理各方面的工作都纳入计算机处理,缺乏设备管理的完整性。由于电子表格类的软件,不易把各方面的设备管理信息,融为一体处理,所以用电子表格处理设备管理信息,应该只是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我们所倡导和通过几年实践的设备管理信息化,是把粮食企业的设备前期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修、润滑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集成在一个规范的设备管理体系中,使设备管理工作比较容易组织和实施。如不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用微机进行高层次的设备管理,是很难管理好粮食加工生产线的设备。
四、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要回答粮食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只要从每年设备维修的费用,由设备故障停机引发的经济损失究竞有多大,这二个方面便可找到答案。现在粮食行业的竞争已经不完全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粮食企业对加工设备、工艺技术知识的积累,或对有效信息的利用。粮食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是否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要求,可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
五、什么是《粮食加工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
是把粮食企业手工管理设备的工作,通过数据库VisualFoxPro5.0编制程序后,利用计算机在Windows95操作系统下,以其崭新精致的界面、简便快捷的操作方式,使用户轻松地处理各方面的设备管理信息。它从经济和技术二个方面,对设备的一生进行动态管理和辅助决策,实现设备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管理的相统一。从用户的使用角度看,《系统》就是一个设备管理现代化信息仓库。开发者为用户统筹规划好信息存放的范围和存放位置,制定了处理信息的方案,使用户输入和输出信息准确迅速、信息存储安全可靠。
六、编制《粮食加工生产线设备管理系统》原则
我们长期主持进口粮食生产线的设备管理工作,从93年起着手研究生产线设备管理的特点,把手工管理的设备台帐,通过数据库技术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各项设备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