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检修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857 次点击
摘要:设备管理与维修,在国外通常被称为“设备管理工程学”、“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设备工程学的目标是设备工程系统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系统综合效能最高。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工程;检修
0引言
设备工程包括规划、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等各个阶段,其研究范围从维修过程扩展到设备运行全过程,不仅讲技术效果,更强调系统经济效益,重视人的因素,国外很重视设备工程学,尤其是发达国家,很多院校开设这个专业或这门课程。在国内,相关院校大多没有开这门课,但是大量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设备工程学及其各分支(设备管理、维修技术、能源管理等)知识。
设备工程系统是多层次系统:社会(国家)是一级,工业部门和地区为次一级,企业为再次一级。控制这个宝塔型系统应有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和各种水平的专业人员,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级“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理与维修的水平和效能。下面就给七煤公司等我所了解的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现状,谈如何做好企业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
1.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设备管理与维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七五”以来,工业企业普遍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从资产管理角度看,它是很不完善的承包制,在承包协议中,要求完成的利税指标是硬指标,上级的要求既严格又具体,同时还与奖励相联系。所以,厂长又有压力,又有动力,工作重心必然倾斜到这方面。而对保证企业后劲的技术改造(含资产更新)工作,上级无确定要求,企业还需加大开支,故而厂长尽量采取敷衍的作法。再加上企业厂长的承包期(或任职期)往往只有4、5年,所以厂长主要着眼于在任期内作出成绩,而较少作长远打算。可以说,厂长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方面明显存在短期行为。
1.2技术管理与价值管理的严重脱节
设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物与价值可以分离,相应地,设备管理繁衍出技术管理与价值管理2个主要方面。作为企业设备的管理人员,迫切感到设备管理的地位与其在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符。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资源的最佳配置、设备创效、设备技术进步的总体评价等很少涉及,其弊端则是显而易见的。(1)设备管理的2个方面分离,各自朝着自己专业化管理方向发展,缺乏必要的重叠与交叉。增加了协调与决策的难度,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快节奏、重视整体综合效益的要求;(2)造成设备创效考核的错位,设备管理部门不考核设备的利用效果,而仅考核设备的运行状况,不利于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的综合效能;(3)观念的滞后,导致设备管理理论的落后;长期以来,设备管理工作强凋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却不大重视价值管理,也很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考核,以致难以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高度把握设备资源的最佳配置,设备效能分析也显得肤浅,设备的规模效益、规划效益及设备的综合评价也难以开展。
1.3管理和维修人才缺乏
在国外,企业十分重视设备管理与维修,其专业人员总数一般都在10%以上,在日本,仅从事设备维修的人员即占总人数的12.4%;在英国为9.2%;在美国,在连续生产型企业中占15%~30%。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是设备,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据机械部统计数字表明,在国内设备工程系统的人员占企业人数一般在9%~23%,由于我国的中、高等院校很少设立设备工程专业,我国现有企业设备管理人才大多是其它专业转过来的,特别是机械、电气、电子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所学过的课程好些都用不上,在职培训又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许多企业不得不在低水平的管理与维修上维持运行。
2强化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思考
2.1健全设备管理与维修的“领导网络”
目前,轻视设备管理的观念和现象在一些企业中仍然存在,如认为维修工作只能是“维持简单再生产”;“设备管理不能创造经济效益”,视生产为“一线”,设备管理与维修为“二、三线”,把设备管理与生产经营分离开,压抑了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一些企业低值转让或漏估设备,使企业财产遭到不应有的损失,有的企业在推行承包经营过程中,基层承包单位或个人为了既得利益,任意拚设备的短期行为得不到有效约束,设备带病运转、带病闲置,设备完好效率下降,这些不良倾向向反映了企业领导应组织职工加强技术政策和业务学习,克服错误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多渠道抓好设备管理工作,如通过降低维修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的可行性和利用率,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量;进行技术革新与改造,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和节能降耗等。随着改革的深化,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传统观念和深层次矛盾应首先在企业领导层得以解决。因而,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的领导必须具备较全面的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市场经济综合管理的组织和平衡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