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装备维修思想的变革和发展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28754 次点击
摘要:航空装备维修对保证部队战斗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维修思想指导着维修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通过综述航空装备维修思想的发展,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帮助维修人员用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武装头脑,并付诸于维修实践,促进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航空装备维修思想维修方式发展
自飞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分析航空装备故障,并在维修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维修思想。它揭示了维修活动的本质及客观规律,代表并指导着维修活动的发展方向,是各种维修方式、制度产生的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航空装备的升级换代,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一、传统航空装备维修思想
主要代表是事后维修思想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1.事后维修思想
事后维修(BM)也叫随坏随修,是指在装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20世纪40年代以前,航空装备构造简单,性能单一,设计余量较大,可靠性较高,易于修复,维修手段也相对落后。在“不坏不修,坏了才修”思想主导下,人们不注重故障的预防,只是充分利用装备或系统的寿命,对一些非致命性故障采用事后排除的方法进行修复。这种方式经济实惠,便利可行,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客观实际要求。但由于其随机性大、非计划和被动做出反应,一旦遇到严重的机械故障甚至飞行事故时,时效性和针对性就会变得很差。随着飞机系统的日益复杂,其弊端日渐突出,逐渐失去了其主导地位。
2.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
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是指在航空装备发生故障前就进行维修来预防故障,从而保证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20世纪40年代以后,基于维修经验的积累、对航空装备故障规律(飞机要飞行、机件要工作、工作必然磨损、磨损导致故障、故障危及安全)的认识和浴盆曲线的建立,逐渐形成了以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它的基本观点是:
(1)装备故障的发生、发展都与时间有关,其安全性与可靠性随着时间增长而衰减;
(2)任何一件装备出了故障都可能直接危及飞行安全;
(3)多做维修工作可以预防故障;
(4)定时维修是恰当的方式;
(5)规定各装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时限,在进入耗损区前进行预防性维修工作,由于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应该进行离位检测。
定时维修(TBM)是贯彻该思想的主要方式。装备不论大小,都要经常检查并定期维修,时间越早,间隔越短,范围与深度越大,安全性和可靠性就越有保障。这种方式对预防与时间有关的磨损性故障是有效的,对作战、训练等任务的顺利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航空装备的复杂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逐渐暴露了不足之处。其频繁的分解、检查和更换装备(器材)的做法,往往做了很多无效的维修,浪费了大量的工时、费用、停机时间和装备的有用寿命,不仅排除不了装备的随机故障和早期故障,还容易因人为差错造成装备不可靠,难以使装备达到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维修费用的要求。
二、现代航空装备维修思想
主要代表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和全系统全寿命的维修思想。
1.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是指根据航空装备的可靠性状况进行必要的维修,控制和消除引起可靠性下降的各种因素,恢复或保持航空装备的良好性能。1960年,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与联合航空公司组成了一个维修指导小组,对定时维修的效果进行调查。通过针对性维修、按需要检查和总成更换等一系列探索性试验后,指出了定时维修的缺陷和局限性,总结形成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其基本观点是: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