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9031 次点击
摘要: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已有20多年。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企业为解决快速发展带来的设备资源配置、生产能力保障和运行状况控制、维护成本降低的压力,逐步接受了设备资产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EAM的重要思想,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和建立了不同于西方管理模式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设备管理模式和EAM管理体系,使EAM在中国的应用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EAM;管理体系;应用评价
一、设备管理信息化在中国的发展
1.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于设备管理,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初期将计算机用于设备维修管理的计算机化的维护维修系统(ComputerizedMaintenanceManagementSystems,CMMS)到最近兴起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nterpriseAssetManagement,EAM)的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概括来说,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及以前,企业所使用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定位于设备管理的辅助性工具,主要以静态信息处理为特征,以计算机化的维护维修功能为主。1992年以后,国外的设备管理软件开始进入中国,并以预防维修为管理的主要功能。
第二阶段:自1997年起,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入网络化动态信息处理阶段。主要的特征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信息处理的动态化。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在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影响下,特别是新设备、先进生产线和工艺的引进,直接冲击着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的设备管理呈现一种不确定状态,因此,这一阶段中国境内出现的10多种设备管理软件产品,都由于系统管理模式的不确定而未能很好地解决符合企业管理实际这一重要问题。
第三阶段:自2002年开始进入EAM阶段,并按两个方向进行。一是以服务于国有企业为主的本土化技术服务商,按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采取面向工作流程的设计方法,通过导入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为企业建立以工作管理和业务过程控制为主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另一个方向是以服务于合资、外资企业为主的国外软件公司,尽管也以为核心概念,但EAM系统提供的功能主要还是以预防维修管理和工单式业务驱动为主,且用户多集中于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制造企业。
在这两个发展方向之外,部分从事其他软件业务的服务商,主要是以实施ERP系统为主的服务商,也通过项目实施连带提供设备资产管理软件模块,这些模块的功能大多以设备资产管理的早期管理功能为主,局限于资产管理、工作记录处理、维修计划和维修费用管理、设备及采购的商务管理等。
2.EAM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中国工业经历了20世纪末的高速发展,很多设备已进入故障高发期,维护成本也开始增加。进入新世纪,中国更多的企业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已成为中国工业化历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设备管理作为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对企业的安全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影响重大;尤其是当企业的设备管理不善,不得不以更多的设备资产投入来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企业制造资、物料供应控源与设备资产资源之间会产生生产排程困难制缺失、产品提供能力紧张等冲突现象。这些冲突现象的产生,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设备维护和运行成本的产生和更低的资产利用率,在资产密集型企业,这一矛盾会更加突出。
同时,中国企业也深刻认识到,随着全球性竞争等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一味地靠更新设备的方法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况且,设备更新也意味着代价巨大的投资,而过去降低企业管理费用的设备维护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近10年来中国企业以此为契机,开始探讨整体上解决设备管理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就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和方法选择。其中通过建立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设备资产资源配置、设备生产能力控制和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信息处理功能,使设备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在一个优化的管理之中,确保设备的生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是企业应予以重视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从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和工业组织模式开始,引进了西方的设备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并以追求设备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基本扬弃了计划经济环境下的计划管理模式,并初步形成和建立了不同于西方设备管理模式的、具有中国特点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EAM系统,也与欧美的EAM有着重要的不同,且能够带给企业更大的帮助而使EAM的发展呈现快速的态势。
3.EAM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相比而言,中国本土设备管理软件的主要优势是熟悉企业的设备管理实务与管理模式,并拥有较多的设备管理与设备工程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服务能力,且可提供直接的客户化服务与管理咨询;尤其重要的是,在中国本土软件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设备资产管理思想,如重视全过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基于故障与停机分析的运行管理、以预防维修为主的多元化维修模式的建立以及在资产运营和经济技术管理方面的发展等。EAM在中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确认和接受设备资产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EAM的核心思想,并以追求设备资产的优化和资产投资回报最大化为设备管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设备管理及信息系统的工作目标被定义为四项主要的功能:保障设备资产的生产能力最大化;保持和提升设备资产的性能(功能);保证设备资产运行的安全性,并使其环境危害性最小;在实现人机和谐前提下追求运行成本和维修费用的经济性。
(2)利用信息系统来控制设备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并即时传递影响生产的有关设备运行和维护的信息,而使设备资产管理的数据信息成为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企业管理体系的特点,通常一个企业有关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流程约有40~50个,其中核心工作流程约15个。EAM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建模和仿真,建立起设备资产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管理组织仿真、管理标准知识化、管理流程优化和再造、管理过程网络化控制等,从而确保企业的管理标准得到执行,并使全部的设备资产管理和工作的信息,包括与生产有关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的信息,成为企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解决企业生产、物料采购、财务成本等与设备资产管理间的冲突问题。
(3)通过EAM建立的管理体系,实现设备资源与企业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一个整体优化的管理之中,确保设备生产能力的最大化。中国企业在实施EAM过程中,比较倾向于从形成企业竞争力的角度,重视企业设备资源与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物资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EAM作为技术系统,将提供这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数据基础,包括计划的形成、计划执行对资源条件的要求、资源协调依据、决策数据支持等;EAM作为管理系统,将依靠管理行为产生的信息及其信息反馈机制,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统一管理,设备维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统一组织与配置,绩效考核与管理评价标准的统一设置和执行,从而使管理行为和技术行为,指向提高设备可靠性这一设备资产管理的核心目标,确保设备生产能力的最大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让设备投资获得最大化的资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