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设备管理在项目法施工中的实践与探索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8156 次点击
摘要:通过对本单位原生产方式中施工设备管理的剖析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的生产方式阐述通过改进设备管理方式使原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该设备管理方式对控制和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成效显著,从而实现降低设备整体使用成本、提升整体使用价值,保证各方经济利益并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关键词:施工;设备管理;项目成本
1前言
项目法施工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为实施管理对象,按照项目的内在规律,通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来实现其项目目标,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它的经济效益中包含的很重要的一项就是项目施工成本。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项目在施工中所发生的全部施工费用总和,包括材料、机械设备使用费,支付的工资、奖金以及管理费。
施工设备是企业生产、施工的基础保证之一,已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施工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采供和配置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购置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通过对施工设备的有效管理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上,保证生产的顺利、有序进行,力求企业能够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确保质量,降低设备使用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最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机电安装分局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的下属单位,具有二级法人资格,是一支专业安装队伍,从事大中型水电站、泵站机电安装、火力发电厂和工业设备安装、大型金属结构和压力容器制作安装,电气动力和控制屏柜制作的专业队伍,属国家一级企业。九九年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该分局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技术力量雄厚,工种齐全,具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拥有先进的施工设备和试验、检测手段。全分局共有各类设备656台套,其中主要设备446台套。06年完成工作量九千多万元。该分局长期以来以行政建制为单位组织施工生产,基本上是二级管理体制,原有的设备管理机构设在工程办,主要负责分局的施工设备的验收、建档及简单调配,并建有一人电修组,负责对退库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机械设备的购入、使用也基本上是三级单位自行采购、使用和维修,对各三级单位使用设备也实行租赁方式,并一直采用有偿使用,因为不存在项目成本核算,所以租赁费的收取也只是流于形式一“纸上谈兵”,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核算,即便存在某些经济核算,也会致使一些人认为无非是本单位左口袋的钱到了右口袋而已。
存在的问题是:
(1)三级单位的设备选型考虑有局限性,只考虑短期效益,设备在各三级单位间调配困难,以及扯皮、推诿的现象,造成设备配置小而全、大而全,利用率低,而且采购时比价不合理,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比价,增加了项目成本。
(2)由于设备购置费用是以抵上交的形式体现,使得项目上的设备使用成本不能合理控制和正确反映。
(3)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缺乏对设备专业管理的经验和能力,不仅消耗了大量三级单位的管理精力,且难以对施工设备进行专业管理,要不就是无维修能力,使设备保养不到位,故障率高,常常发生拼设备的现象;要不就是配备有维修人员,却分散了企业的维修力量,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些都增加了项目成本。
(4)工程完工后,因上述各项原因不能及时进行设备的整修,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施工,使设备整体使用成本增加
随着建筑业的改革,该分局从06年起开始实行项目法施工,改变原来那种以行政建制为单位组织施工生产的不合理做法,使企业以工程项目为基点组织施工生产,并以工程项目成本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自独立的经济核算体系。并成立了设备物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办理分局的一切设备及物资的管理工作,将设备产权和经营权结合起来,并对现有设备在分局内部进行统一调配,灵活掌握使用权。
通过近二年对设备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摸索,分局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符合目前项目法施工的设备管理方式。
从总体上看,设备管理的发展历史伴随着设备维修方式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1)事后维修阶段。
(2)预防维修阶段。
(3)设备的综合管理阶段。前两个时期通常统称为传统设备管理时期。该阶段强调设备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与全员性,即对设备整个一生进行系统管理,包括设备规划、采购、使用、维修直至报废。
我们分局目前采用的就是设备的综合管理阶段,也就是对设备的一生进行系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