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医疗设备管理和设备维护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15728 次点击
摘要: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医疗设备,不仅代表着一所医院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医疗设备的大量引进和使用,对设备维修、保障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对这些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维修和管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摆在技术人员和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医疗设备;设备管理;设备维护
在医院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设备在现代化医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先进的功能以及前沿学科的应用使其在医院的诊疗工作中充当了重要角色。由此,对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和管理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掌握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知识,否则将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也会制约医疗工作的开展。在发达国家,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得到高度重视,工程人员占医院总人数的比例很大,更说明了医疗设备维修工程人员的重要性。如何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是设备维修工程人员的主要工作,也是各个医院面临的一大难题。本人就如何规范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总结了一些经验,见解如下。
1在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与医院管理的其它部分有着很大的区别,是医院管理的重大难题和薄弱环节,这是由设备维修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在大多数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不受院领导重视,设备处(科)领导又不愿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并且,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极具复杂性与特殊性,因此许多中小型医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几乎为零。笔者认为,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1使用问题
使用问题是医疗设备最常见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医疗设备刚开始投入使用或操作人员频繁更换阶段。表现为使用人员对仪器的性能不熟悉、不能熟练操作设备,致使仪器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无法获得满意的诊疗结果。例如,某监护室由于进修人员非常多,经常报告呼吸机、监护仪出现故障,且一般都发生在节假日和夜晚,当维修人员立即赶到进行设备检查时,却发现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是使用不当或者对设备根本不了解,这种情况对病人是相当危险的。因此,一些重要科室,特别是拥有众多抢救、生命支持设备的科室,对于上岗人员,无论其工作时间的长短,都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系统培训,经过严格考试,符合条件者才可以上岗。制定健全的设备培训制度,加强对临床医务人员操作、使用仪器设备技能的培训,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2维修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人才短缺
随着医院建设的高速发展,大型、高技术医疗设备不断增加,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备却没有和仪器设备同步,并且随着精减整编,人员数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由于医学工程是一个新学科,处于起步阶段,人员发展不平衡,很多是从其它专业转过来的,无论是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还是科研学术水平等,都与现代医学发展和高技术设备要求不相适应。近十几年,几所医科大学培养了一批医学工程专业的大专和本科生,但很少分配到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高技术维修人才仍极为缺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现代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另一方面,在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上,医院只重视诊断、治疗、检查和护理等医护人员,忽视了医疗设备维护修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使本身就少的工程技术人员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深造机会。再加上一些高技术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医院来,这种人才使用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医院高技术维修人才的短缺。
1.3医院的管理制度滞后
从管理方面来说,设备种类繁多、差异较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维修的工作紧急而繁杂,要想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化管理,更是难上加难。要打破维修人员的“大锅饭”现象也不容易,主要是维修人员的工作量很难衡量,不像生产企业那样明确。如何发挥维修人员的潜能,合理地给维修人员分工,也是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医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以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那么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2.1维修人员出现问题的原因
由于医疗设备的数量大、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维修资料少而简单、厂家的技术保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维修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体制不合理,绝大多数医院的维修人员还在吃“大锅饭”,缺少积极性;再者,最关键的一点是,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主要领导没有重视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医疗设备的管理。
2.2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设备种类繁多、差异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维修的工作紧急而繁杂,在医院运行费用中却只占一小部分,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即使有医疗维修这个项目,在领导看来也不能发挥多大作用。其实,这种看法是种偏见。维修费用相对于设备资产来说占的比例确实很小,单项的维修费用领导并不在意,至于维修人员节约下来的费用更是少之又少,但领导却没有计算由于设备的不正常运行而损失的那一部分价值,只对维修人员的培训费算得很清,这种情况下,要想对医疗设备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将十分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医院的规划和发展策略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缺乏明确的建设目标与管理标准,难以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医疗单位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策略、质量要求等,难以准确把握,难以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3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3.1在机构建设与管理原则方面的建议
医疗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和高超的维修技能,并具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笔者认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①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素养。②树立为临床医疗服务的思想,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③明确人员准入标准,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④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运作规则。
3.2在机构建设与管理目标方面的建议
(1)机构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目标有:
①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正确使用、严格管理,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②突出预防性维修,最大限度地延长医疗设备的无故障时间。因为,经常出现故障意味着使用寿命缩短和维修费用增加,从而增加医疗成本。③不断提高人员的维修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④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2)机构建设与管理的具体目标有:
参照国外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障情况,结合我国医院现状,现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按故障发生规律编制维修规划,并依据规划实施预防性维修、改进性维修、故障维修及日常维护等。②采用现代维修新技术,使电子类及大型设备的自维修率达到85%以上,如心脑电图机、B超诊断仪、放射线设备等。③实验室精密仪器的校准与维护,自维修率要达到95%以上,如分析天平、色谱分析仪、多参数生化分析仪等。④常规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自维修率要达到100%,如负压吸引设备、制冷设备、常规理疗设备、常规口腔设备等。
3.3建立新型的管理机制
(1)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约为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则超过亿元人民币。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和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
(2)建立人员准入制度。医疗设备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只有合格的人员才允许从事其维修工作。可参照国外医院维修机构管理规定,建立维修人员准入制度。应由受过医学工程高等教育,至少是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医疗设备维修。
(3)制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对于大中型医疗设备,其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及维修经费保障等。
(4)健全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设备当中。为此,应加强临床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维修服务水平。医院应像对待医护人员一样,对待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在教育经费保障、培训时间等方面与医护人员保持一致。
(5)建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奖励制度,实行医疗设备维修收费制度。其目的:一是通过经济杠杆,迫使各个科室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合理收费体现有偿服务,提高工程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提高服务质量和设备的使用效率。
总之,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要求从事维修工作的工程师们改变传统观念,思想上不能仍停留在一把烙铁、一把螺丝刀、一块万用表“打天下”的时代,要树立科学的管理和维修观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面,使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设备的发展同步,这样才能确保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振生,彭清荣.医疗仪器设备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1):50.
[2]于维海,郭昌,王合庆.新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应采取的策略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7):66-67.
[3]于丹洋.林国庆浅谈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医疗装备,2004,17(10):21.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