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6735 次点击
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虽然也经过一些改革,但基本上还是二级管理体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企业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而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容易使机械设备从属于企业,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随着建筑业的改革,实施项目法施工,改变原来那种以行政建制为单位组织施工生产的不合理做法,使企业必须以工程项目为基点组织施工生产,并以工程项目成本为中心,在企业内部建立各自独立经济核算体系。项目经理部以与企业签订的合同为基础,可选择若干施工队施工,项目施工管理者的目标是缩短工期、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项目经理部随着工程项目的开工而建立,随着项目的竣工而解体,这种一次性管理的性质决定了项目经理部不可能占有大量的机械设备,对施工中所需要的设备就只能租用。这就要求建立较完善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由租赁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签订合同,发生经济行为。原由设备管理部门管理的机械则全部由租赁公司经营管理,这样就减少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精简人员,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此改革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建立租赁公司是深化建筑业改革、实施项目法施工的重要条件,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
2、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设备管理体制属于分级管理,往往重视的是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而忽视其价值形态的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常常只管编制设备购置计划,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分配等,而对设备今后的命运。设备的利用率、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率等无人重视。因此企业之间互相攀比,重复投资,搞小而全大而全,造成社会资财的大量浪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如果将企业所有设备都由租赁公司经营管理,由单纯的管理型向管理经营型转变,便于进行综合管理。由于这是一级管理,管理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都具有第一手资料,有利于降低消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有利于开展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设备使用和管理水平。由于租赁公司在企业中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设备做为其资产的经营对象,更要求注重其保值增值、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市场经济杠杆的自然调节下,设备管理水平的好坏也会直接从经济利益中反映出来,因此也会促使设备管理人员去研究、探索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真正调动起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逐步使设备管理工作走上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
3、有利于推动租赁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在企业内部都设有租赁公司,但设备管理体制基本上没有变,租赁公司还隶属于施工处、科,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或多或少还存在着行政干预的现象,致使某些企业的领导会认为租赁公司的收人是本单位左口袋掏往右口袋装钱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有时为照顾项目经理部的积极性,从租赁公司应得效益中任意地砍掉一块,挫伤了租赁公司的积极性。许多施工企业的租赁公司还仅仅限于服务于企业内部工程施工,没有走向社会,因而也制约了租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和体积庞大、生产期长的特点,建筑施工具有流动性,生产条件具有多变性等特点,只有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才能够适应这些特点的要求,才能降低建筑产品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租赁市场如不能进一步发展,就很难深化建筑业的改革和真正推行项目法施工,因此组建真正意义上的租赁公司是建筑施工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如施工企业都走这一条路,再树立大市场观念,强化大市场意识,敢于打破条块分割的界限,以资产为纽带,通过产权划转、托管、租赁、融资和人股等形式组建区域垄断性建机设备租赁企业集团,从而进一步推动租赁市场的发展,为深化建筑业的改革奠定基础。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