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设备管理模式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750 次点击
一、宝钢设备管理模式创新背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钢铁制造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应对挑战,宝钢确定了新一轮战略发展目标,力争钢铁主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钢铁业前三强。建设钢铁精品基地,充分利用引进装备的先发优势和一贯制管理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工作策略和重点措施。设备管理既是宝钢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挥装备优势、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维修成本的关键环节,承载着前所未有的重大使命和变革压力。
在投产以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宝钢在引进、消化世界先进设备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演变并形成了以预防维修为主的设备管理模式,制定并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点检定修制,从而保证了设备状态与能力基本满足不断上升的生产规模与生产负荷的要求。同时,宝钢对点检定修制也进行了持续的完善和改进,从1997年开始推行设备状态管理,突出以专业化检测诊断技术手段量化掌握设备状态,深化点检管理内涵,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但由于是预防维修,不可避免地带来部分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现象,影响了管理效能。主要表现为:
1、长期积累的设备状态数据和判断经验,未能有效地指导点检标准的优化,造成部分设备点检标准控制状态、维修项目的针对性不足,表现在没有状态数据支撑的周期检修项目过多。
2、检测诊断技术手段实施的结果对设备检修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诊断结果停留在建议层面,采纳与否,全凭点检员的判断能力,即使诊断为状态正常的设备,点检员因各种因素仍可按照周期进行更换或检修,在管理源头上对检修项目的设置与设备状态异常的溯源性要求不高。同时,也存在点检员未重视技术手段发现的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维修措施导致故障发生的现象。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向先进的管理模式要效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在设备管理领域内迫切需要进行重大变革和创新。以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为主体的设备管理模式与实践的创新应运而生并持续深化。
二、创新设备状态管理理念,探索维修模式转变策略
纵观世界范围内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潮流,由于状态维修符合故障发生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综合管理成本的最优,成为许多国际先进流程工业企业追求的目标,在维修模式中占据了越来越显著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在预防维修的基础上,宝钢深入发掘状态受控点管理等工作中长期实践积累的大量经验和知识,从而具备了实现设备维修模式跨越的基础。设备系统提出并实施从“以周期检修为基础,以预防维修为主线”的维修模式向“以设备状态受控管理为基础,以状态维修为主线”的综合维修模式转变的战略决策,确保宝钢设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为了适应先进的维修方式,使设备维修真正达到高效、经济,必须对维修对象的状态及劣化的原因有正确的了解。状态维修更是直接以设备实际状况为依据,维修作业没有固定的周期,完全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设备诊断的结果安排维修计划。把握设备状态是现代设备管理的基础。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宝钢设备管理部门系统总结和发展设备状态管理体系、理论,提出了状态管理是技术应用与管理方式相融合的全新理念,系统阐述了设备状态信息、状态管理内涵、状态管理模式、关键支撑技术等概念,形成建设设备状态管理体系的一整套方法。在系统策划状态管理体系过程中,总结了多元性原则、适配性原则、经济性原则等作为依据,从设备的重要程度、设备故障发生率特点、设备故障发生种类的可诊断性对设备进行分类,选定状态管理模式,设计管理模型,为设备制定最合理、最科学的状态管理方案。
通过开展设备可靠性理论和检修模型研究,有机融合检测诊断技术手段与日常点检维护方法,设备技术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状态管理基准,指导设备状态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同时,全面梳理规范检修项目的名称和内容,评估检测诊断手段对制定检修项目的指导能力,以管理制度的方式明确了必须以状态结果为依据的检修项目范围,在信息系统中予以固化,提高检修项目生成的溯源性。涉及重点设备投入大、难度高的检修项目基本都纳入状态维修的范畴,有效促进检修负荷和备件资材消耗的下降。状态维修在设备维修体制中的主导作用逐步凸现。
三、系统策划,稳步推进,完善状态维修管理机制
从预防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的过渡和转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递进式的管理创新过程,既要策划创新变革的整体思路,又要针对各种细节流程作渐进式的改变,涉及到设备管理体系中方方面面的部门和单位,其中对设备技术管理和综合协调都具有相当高的要求。宝钢设备系统经过摸索、总结,依据逐渐完善的设备状态管理理论,全面策划状态管理工作的实施,建立并优化具有自主特色的状态维修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