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施工企业设备管理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6211 次点击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施工领域的不断拓宽,机械车辆设备逐年增加,设备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设备在企业固定资产中占70%以上。做好设备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优化施工生产设备配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运行,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论证、购置计划、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一系列环节。对流动施工企业而言,设备管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设备的转场、上场、下场频繁。由于施工领域不断拓展,施工设备种类日趋繁多,型号更杂,性能更先进,同时租赁设备也不断增加。对老的机械、车辆设备,由于受到资金所限仍在超期服役,给转场、设备维修保养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施工工程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施工地点高度分散,使设备很难集中管理,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件一般都较差,设备送修、配件采购供应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情况影响。另外,企业缺少专业的维修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施工生产带来影响。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要使流动施工企业设备得到有效地管理,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从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入手,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如在引入GBT/19002质量保证模式后,确立了基础设施控制程序,对施工设备实施标准化管理,就要做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各个工点、项目部、分公司要清楚各级业务部门的职责和相应的权力范围,明确工作程序和工序之间的接口处理方法。同时,要出台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办法及标准考核方式、奖惩制度,从设备的配置、进场、到使用、维修、退场、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改变过去“重用轻管”的作法,健全设备的台账资料、档案资料,做到各种维修记录、交接班记录内容清楚、手续完备。同时,对重点、关键设备实行状态监测并及时传递设备状态信息。这样,设备主管部门就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状态资料,及时进行分析,提出调配、检修、处理办法,从而为上场设备、转场设备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后续维修保养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也为合理安排设备的年度大修、调剂使用及购置新设备提供准确的依据。
2要分门别类对上场设备、闲置设备、报废设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2.1对上场设备的管理
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由各级业务部门对配置上场设备进行进场前的合格性确认,包括对整机的检测和运行测试,明确鉴定等做出标识。合格进场使用,不合格的要进行及时检修,待鉴定合格后,方可进场。严防设备带病运转,造成安全事故,给施工带来影响和造成经济损失。对整机和关键零配件及易损件,要进行状态监测,随时保养,及时维修。设备操作人员要严格持证上岗,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尽可能缩短施工过程中的停机时间,把停机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确保高效率运转。
2.2对闲置设备的管理
对于暂时闲置的设备,要在内部进行及时调剂转场,对外应引入市场机制,开展租赁业务,但必须保证在内部无需求的前提下进行。这样的机制有利于企业设备的调剂余缺,增强有效供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企业收入。
2.3对报废设备的管理
实质上这是一个对设备剩余价值和功能的合理利用问题。设备整体功能的丧失,并不意味着设备的所有配件都失效和报废,某些零配件仍保持着相对的完整功能。对此类设备,关键要消除“报废设备就是一堆废铁”的错误认识,做好登记造册,加强对非易损件的检定、测试工作,使之得到充分地利用。
3科学合理的配置上场设备,做好设备购置论证工作
对一个工程项目,科学合理地配置机械设备,是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基础。所以,对一个工程上多少设备,上什么规格、型号能满足工程施工需求,要依据技术和进度要求以及安全保障规范等进行充分分析,进行合理配置。对不同施工阶段所需设备及需用时间、数量,要有明确的时间表,这样便于设备合理配置。在现有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时,应提前安排租赁或提出购置计划,坚持“先租后买”原则,充分利用社会设备资源进行租赁。要综合各方因素,如工程所能创造的利润情况,施工进度要求情况等,来决定购置设备的经济性,作好经济指标的论证。要做到统筹安排,合理调配,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对于同厂牌、同型号的设备应尽量集中使用,选用的设备规格、性能和数量要与工程任务、施工方案及使用条件相适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尽量减少设备投入。
4运用网络做好设备的动态辅助管理
面对流动施工企业工地点分散,管理跨度大,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运用网络辅助管理,可以缩短与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距离,起到较好监控作用。要配齐硬件设施,形成设备动态管理网络系统,及时收集、传递、汇总管理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形成一个封闭的管理环。在这个管理环中,各工点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各个工点设备配备状态、管理信息都能相互了解,互补短缺,及时反馈各种管理信息,减少工作中的无谓损耗,提高工作效益。
5以人为本,强化管理
设备管理归根到底是人的管理。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维修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实现全过程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企业领导要重视设备管理,要把管理纳入到管理议事日程,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益意识、信誉意识、质量意识。企业设备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作用,严格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减少工作盲目性。②要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岗位业务练兵,形成爱岗敬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③企业要自上而下提高“设备也是生产力”的认识,各级领导、设备管理人员及具体的操作人员要强化设备管理意识,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引入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④坚持设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奖优罚劣。对好的管理方法、成功的经验要给予大力宣传,对在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散漫、违章操作、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要给予重罚,并及时传达到各工点、项目,引以为戒,以警全员。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