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探析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6051 次点击
摘要:煤矿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对于煤矿机电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生产技术支撑、技术能力储备及降低维修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煤矿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一、煤矿设备的特点(工作环境和条件)
1.由于目前矿井采煤工作面均在-600米左右水平,工作环境空气湿度大,存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设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并具有爆炸性,因此设备必须具备防爆性,增加了设备的自重,设备拆装困难,造成故障率高。
2.采掘设备种类型号多,数量大,大的类别有数十种,不同型号的设备近百种;随着大功率、高性能设备的投入使用,煤矿开采效率大大提高,生产周期也随之大大缩短,采场转移加快,这使得投入的设备数量大,周转快。
3.目前,集团公司煤矿大多采用国产机械,虽然近些年来,国产设备采用了新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故障率相对较高;这其中也存在使用单位的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业务素质低,野蛮操作等原因。
二、煤矿设备维修工作的特点
由于设备投入量大,周转快,且设备使用过程中野蛮操作,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等因素也大大加快了设备的周转,增加了设备维修的工作量;在保证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设备的保质保量的及时修复才能满足矿井生产的正常运行;且大量的设备维修工作只有在地面车间进行,才能有效地保证煤矿采掘生产的连续性。因此,煤矿设备维修工作特点是:保证维修质量,及时提供生产所需的修复设备。
三、设备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及作用
煤矿企业是劳动密集、技术发展型企业,随着新技术的采用,煤矿采掘设备技术含量也大幅度提高,设备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车间维修人员不断地学习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和设备检修水平。车间维修人员在提供修复设备的同时,为矿井采掘生产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以保证矿井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在煤矿生产工作中也证明了这点。
四、矿业集团设备维修车间管理模式
基于煤矿设备复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在生产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都组建了设备维修车间,如果采用矿区维修厂或委托其他设备修理公司进行维修方式,设备的转运及手续的履行,不仅无法保证采掘设备所需复用设备的及时性,也大大增加了设备检修生产成本。目前各矿维修车间采用了两种管理模式:
1.矿自行组建。即车间维修、管理人员均为矿企业职工组成。
2.外委承包。即车间委托具有维修资质其他公司承包,矿方进行检修质量监督,可减少矿方的在职职工。
五、两种管理模式的比较
1.人员素质的提高:自行组建模式中,检修人员亲手操作设备的组装、调试、检修工作,能够较快掌握设备的性能和结构,并由此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而设备使用单位的操作维修人员,不可能在采掘工作面进行设备解体检修,技术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因此在自行组建的矿井设备修理车间的检修人员往往还担负着井下设备突发疑难故障的技术服务工作。而承包管理模式中,由于承包单位往往雇用临时员工,员工临时观念较强,对于业务水平的提高,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有的员工把承包单位作为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场所,当技术水平提高后,往往就主动离开承包单位跳槽。这样严重制约承包单位整体职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维修设备工作效率和质量。更无从谈起担负井下设备故障的技术服务工作,往往依赖于厂家的技术服务,而依赖厂方的技术服务会因服务期限和厂方经营状况受到制约。
2.安全、生产管理:承包单位建立自己的内部管理体系来进行生产活动,矿也同时成立相应的管理监督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这样增加了管理层次,增加了矿方对承包单位的生产、安全工作的管理难度,如:矿监督管理介入承包单位的生产管理过细,往往制约承包单位的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但仅安排工作任务和技术监督,又把握不住工作进度和安全工作,往往造成工期的延误;承包单位以盈利为目的,往往不能站在矿方的生产角度考虑。在特定情况下,如因承包结算出现问题,承包单位往往采取消极怠工或降低工作质量等方式,这必然影响矿方的生产。安全工作方面:承包单位往更为重视经营状况,对职工的安全培训较少,而承包单位的人员素质较低,自身安全意识薄弱,从而大大增加了现场工作的安全隐患,造成监管人员在现场安全工作方面投入大部分精力。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