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南油田机械法找漏技术的应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7313 次点击
摘要:在套管损坏监测技术中,由于各种工程测井的局限性,有时不能对套损部位及程度作出准确判断,须用机械方法进一步验证。本文主要针对临南油田实际套损情况,采用机械找漏技术、注意事项及管柱结构进行分析,为其他油田采用该技术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机械法;印模;封隔器;找漏
前言:各种工程测井方法因技术原因及适用性不同,有时不能对套损井段做出准确判断,须采用机械法对套损情况进行验证。由于机械法找漏技术必须下入井内配套工具,因此机械法确定套损必须在作业施工中才能进行。在油水井作业过程中,通过各种显示能够提前发现套损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起下钻或通井过程中管柱有遇阻现象,不能顺利起下,起出通井规仔细检查有变形或刮痕。如:XI32-X1井2006年4月找漏作业中,下直径114mm*1.2m通井规通井在2448m遇阻,上提管柱卡钻,拉力440KN解卡无效转大修,证明该处套管缩径严重。
2、洗井、冲砂过程中带出大量水泥块、水泥浆、浅层地层砂、页岩等非油层物质。如:XI53-23井2007年4月正常生产时抽油杆突然卡住,抽油机不能正常运转,洗井过程中大量漏失,出口不返,拆除流程发现存在大量泥砂,初步判断套管破裂。起出管柱后,发现尾管及泵上均有沉砂,而且尾管第3根(深度约900m)外壁有明显的冲刷痕迹。根据临南井油层不出砂及带出地面的砂粒较粗且干净没有原油掺入的实际情况,判断为浅层套破出砂,而且出砂部位接近尾管处。直接下封验证,结果与最初的判断十分吻合,套破处顶界920m,漏失量500L/min,为作业井缩短占井周期打下了坚实基础。右图是LNXI53-23井作业时的现场照片。
3、措施施工中需要确保上部套管完好,因此需要验证套管,如果出现试压不合格,则套管存在一定问题。
4、正常生产时不出砂油层,突然大量出砂,作业过程中探砂面砂埋油层。临南油田地质情况决定出砂的机率几乎不存在,在夏32、夏52、夏70、田口块,地层出砂几乎是套损的一个标志。
5、与相邻油井进行对比动液面不正常,变化范围较大,洗井时大量漏失。临南油田生产层吸水启动压力非常高,一般高于20MPa地层才会有吸收量,所以一旦发生大量漏失的现象,套管极有可能已经损坏。
机械法找漏中使用最典型的工具是印模和封隔器。印模法主要确定套管损坏中套变、缩径、弯曲、错断等形式;而对于套破现象,井筒内外径未发生变化时,主要采取封隔器方法验证。
一、印模法
印模法检测就是将印模类打印工具采用管柱带入井筒,下至套管损坏位置,由于套管变形、缩径、弯曲、错断,使印模不能正常下入,加压后,产生印痕,起出管柱,对印痕进行描绘、分析、判断,确定套管损坏的类型、形状、程度和具体深度,为修套施工设计提供直接的工程依据。
(一)印模种类
印模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制做材料和结构形式不同而进行分类。根据制做材料不同可以分为铅模、蜡模、泥模、胶模。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为平底形、凹底形、锥形、环形、筒形等。而目前在临南油田使用最广的是平底形、铅模。铅模主要由铅体、骨架、短节、接箍等组成,短节为普通油管短节与骨架组合贯穿于整个铅体,短节内部畅通,铅模底部留有孔眼,便于水流通过达到对套管损坏部位的彻底清洗,使印模更加清晰。
(二)施工注意事项
1、预处理位置必须使用清水或油田污水清洗干净,不允许存在地层砂、井筒腐蚀产物、人为带入井筒的各种赃物,以确保印痕清晰。
2、根据《井下作业工程监督》铅模遇阻后一般加压30KN,特殊情况下钻压可适当增减,但是一般不会超过50KN。其根本原则就是坚决不能加压过多,导致铅模卡死,上提管柱时将铅模脱落于井内,发生工程事故。
3、铅模加压采取缓慢加压一次完成,切忌多次或冲击加压,以防止卡钻和印痕杂乱无章,无法准确显示井下套管状况。
(三)印模分析:起出打印管柱,卸下铅印,擦洗干净,用数码相机拍照,存留档案。将下井前铅模和打印后铅模对比,仔细描述变形情况,确定套管损坏的程度、类型等。
正常铅模及临南油田套管损坏铅印下图(略)

0 条回复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复

你需要  登录  或  注册  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