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管理方法的探讨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32596 次点击
祁振霆
(中国石化集团南化有限公司)
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就是对“已经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过程控制仪表和标准物质、辅助设备”的统称。过去称“计量器具”,而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安全生产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出于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在管理方面正不断引入先进、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主要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0、OHSAS18000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等。这些标准对测量设备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标准之间的内容如何协调统一、如何减少内部组织机构的变化和传统管理方法的影响等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完善。
一、测量设备管理的现状
目前,企业广泛采用、建立、运行国际质量体系、测量管理体系等标准。这些标准对测量设备管理包括了测量设备的采购管理、投入使用前的管理和投入使用过程以及使用后的管理等多个环节。标准中对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的主要管理方式强调的是计量确认。
但是由于传统的管理方法使用时间长、影响深,因此,虽然目前有的管理方法在形式上符合了相关管理标准对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但实际管理模式大多还是沿袭老的方法:对计量器具采用单一的计量检定的方式进行量值传递,按年、月编制检定计划、ABC分级管理、检定周期固定、台账计划随意改动等。这些对测量设备管理方法已经与运行的管理体系标准不相适应,其后果是给企业带来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测量设备管理分类不清、人为调整较多、各单位部门之间对量值传递和溯源的方法及渠道不统一等情况。许多测量设备的管理、维护人员对投入使用后测量设备的管理方法也无所适从,有的觉得运行各类管理标准后反倒不知如何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了,给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相关管理体系对测量设备的要求
(一)IS09000国际质量体系标准中对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
在需要确保测量结果有效的必要场合,对测量设备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控制:
1.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检定。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记录校准和检定的依据。
2.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3.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4.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5.在搬运、维护和储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二)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对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
在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中是以“计量确认过程”来对测量设备实现管理的。计量确认过程是通过测量设备的校准或检定,必要的调整和修理,规定适当的校准/检定间隔(周期),确认测量设备给出的测量结果有效并贴有校准/检定合格标识,表示测量设备可满足预期使用的一系列过程。计量确认中包含五大要素:校准,检定、比较/比对、调整、修理、封印和标记。
(三)其他如IS014000、OHSAS18000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标准中对测量设备的管理要求基本已包含在以上的要求之中。
(四)相关要素定义及理解
在以上对测量设备的管理中涉及到检定、校准、计量确认、比对、标识等概念。其定义是:
1.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是受国家法规约束的试验方法。其过程依据为国家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检定是按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的量值传递方式.必须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检定人员(复核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有计量主管部门颁发的检定人员资格证书。
检定的时间间隔是法定的,不允许超周期使用。
开展检定的装置须经计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授权。
2.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设备所指示的量值与测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是用测量标准给测量仪器(包括实物量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方式。不按严格等级,可打破地区和等级界限。
校准不判断测量设备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某一特性能否符合要求。可进行维修调整后再校准、修正,实现量值的溯源性。
校准不具有法制性,是单位组织自愿量值溯源的行为。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有统一规定的,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报告或校准证书中。要求人员应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