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仪器信息网 · 2009-05-20 21:40 · 4638 次点击
谢芙蓉
摘要: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全国推行,建筑行业市场、利润率普遍降低,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文章针对以上情况,重点探讨了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机制和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相关行业市场壁垒的全面解除,全球化竞争的热潮无疑给我国国内很多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精细化”管理也作为一种理念在我国被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企业追求与实践。毫无疑问,处于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的建筑施工行业,如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有利地位,已经不能单纯的仅仅考虑依靠规模支撑发展的问题。走“集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将是众多建筑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管理的思路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管理行为。
二、施工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操作机制
随着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全国推行,建筑行业市场利润率普遍降低,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业要想对成本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提供精细的可操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励机制
员工的战斗力是企业的血液,运转良好的激励机制是新鲜血液的保障,因此企业要想长期高效发展,就必须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监督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监督机制不可少且非常重要。
(三)考核机制
考核是对过程的判定与总结,是对员工的肯定与鞭策,是对企业制度的检索与改进,故考核机制一定要科学、严谨,否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施工企业加强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强化全员成本精细化管理意识
精细化管理首先强调的是一种管理意识,一种管理态度。长期以来,有些项目的项目经理简单地将成本管理归责于项目的成本管理主管或者是相关财务部门,和施工人员没有关系,技术员就只要负责技术,质量员就只要负责质量,材料员就只要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和发放工作。这种现象将导致各职能人员为了满足自己职能的需要而不考虑成本因素。例如质量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采用一些可行但成本较高的技术措施、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盲目的增加人员或设备等等,这都将使成本进一步增加。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所以要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就要使每一个员工树立强烈的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上至经理层,下至各施工班组,甚至个人,要让每一个员工将降低成本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要实现这一目的,宣传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在思想上逐渐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意识。同时企业还要建立清晰的责权利体系,对这一过程进行控制,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将施工各项成本与其切身的利益相结合,奖惩严明,充分地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降低成本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逐渐形成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体系,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二)精细化管理,降低材料成本
1.优化材料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在整个物资材料采购过程中,涉及到材料供应商、业主单位、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四方,物资流动比较复杂,如果工程信息不能及时、准确的在四者之间沟通,就会造成材料采购计划与施工进度计划不相符的现象。所以优化整个物资材料的采购流程,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流通,至关重要。承包商应与业主单位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及时报告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材料需求计划,便于业主单位能准时向施工单位提供所需材料,避免因材料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增加施工成本。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可以采用供应链的方式进行采购。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向市场要“库存”,向供应商要“储备”,不仅可以减少订货周期和因谈判等造成的交易费用,减少了资金的占用成本,同时还不会给施工企业造成过多的存货压力,降低了库存成本。不管是建筑企业自行采购,还是由分包商进行采购,材料的进场价格都要遵循工程投标时的报价和市场价格信息,应尽量控制在工程报价以内。
2.降低材料损耗。在整个施工项目成本中,材料费一般占到整个施工项目成本的70%左右。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精细化管理不足,物资材料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浪费现象还是很严重。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优化整个业务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才能将材料成本控制到最优,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这也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目标。首先,对材料的入库和出库建立准确的台帐,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对各个时段材料的需求量要有准确的计算,材料的领用采取限额领用制度来控制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先进的技术、先进的工艺等缩短工期、提高质量,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其次,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材料分类别妥善储存,避免因人为因素或天气因素而造成的材料浪费。同时,严把质量关,杜绝因返工现象而造成的时间成本和质量成本。最后,项目部和施工单位要定期对大宗材料进行盘点核销,计算当期材料的损耗率,分析误差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